盛庸,明朝将领,一个勇敢善战的人,曾被三位明朝皇帝任命。首先,他跟随朱元璋打败了世界,多次取得成就,受到朱元璋的高度赞赏。其次,在建文的第一年,盛庸作为将军跟随耿炳文攻击燕王朱迪。最后,朱迪即位后,盛庸也被封侯。看来官路一帆风顺,只有他默默忍受背后的坎坷。
[img]383452[/img]
盛庸生年不明,籍贯不明,在洪武年间任命官位。洪武三十一年,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云文即位。朱元璋没有选择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这肯定会引起儿子的不满,尤其是他的儿子朱迪。因此,朱元璋把盛庸留给了朱云文。
[img]383453' />
朱允文继位后,盛庸没有得到朱允文的重用。建文第一年,朱棣起兵,盛庸被派去参军,跟随将军耿炳文,攻打朱棣。后来,耿炳文率领的军队大败,朝廷用李景龙代替耿炳文,盛庸听从李景龙的命令。
[img]383454' />
不幸的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李景隆已经战败好几个月了。建文两年后,李景隆在白沟河战败,匆匆逃离。建文帝撤职,任命盛庸为平燕将军,代李景隆统兵。此后,盛庸和右参政铁铉全力坚守,屯兵德州,阻止燕军(朱棣)南下。从建文二年的五月到八月,济南之战僵持不下三月。后来,盛庸、铁铉乘夜出兵攻击,大败燕军,济南解围,成功收复德州。同年九月,盛庸被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随后被命为平燕将军,任总兵官。盛庸的军事才能得到建文帝的赏识,开始委以重任。
[img]383455[/img]
此后,盛庸一直驻扎在德州,吴杰、平安防守定州,徐凯屯在沧州,三州分兵,既能牵制敌人,又能互相支持。同年10月,朱棣南下进军,夺取沧州,逼近山东南方,迫使盛庸南下。盛庸将计就计,在东昌驻扎拦截,稳如泰山,率军冲中坚,差点围困燕王。虽然没有成功俘获朱棣,但这场东昌之战,是靖难来南军的第一场大胜,从此,盛庸军势大振。
[img]383456[/img]
建文三年三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燕军重振旗鼓,南下保定。盛庸率领的军队再次与朱迪的军队作战。在这场战斗中,双方的军队都有自己的胜负和僵局。又开始战斗了。这一次,东北风突然升起,尘土覆盖着天空。燕兵在风中大喊大叫,左右横击。盛庸大败,逃回德州。从那时起,他很沮丧。不久,燕将烧毁运粮船,因此盛庸军方的粮草供应难以满足。
[img]383457' />
在与燕军的战斗之后,盛庸军一直在遭受损失,不像以前那样屡战屡胜。
建文四年来,灵璧战败,盛庸军队的好将军平安被捕。盛庸不得不独自战斗,在淮河设下防线,阻止燕军渡河。出乎意料的是,朱迪军队从后面突袭,盛庸被打败,不得不退守长江。燕兵渡过淮水攻占扬州,盛庸军队屡战屡败。
[img]383458' />
燕王朱迪攻入南京,自立为帝,盛庸投降。此后,他以燕王的命令驻扎在淮安。虽然盛庸让朱迪吃了很多苦头,但朱迪即位后对他还是很开恩,还是封历城候。
然而,在永乐的第一年,都使陈瑛为了奖励他的功劳而弹劾盛庸。朱棣下令将盛庸送进监狱。很快,盛庸悲愤地自杀了。
[img]383459' />
朱元璋给孙子留下了一个悍将,可惜孙子不会用,否则朱棣可能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