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些朝代会有“两京”制度,除首都盛京外,还会有陪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驱逐北元,统一中国决定南京。但燕王朱迪篡夺侄子建文帝王位后,却在永乐迁都北京18年。就这样,朱元璋任命的首都南京成了留都,不再是首都。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朱棣死后,他的儿孙们曾打算违背他的意愿,南京曾被提上议事日程。要不是明仁宗的突然去世,恐怕南京又会成为明朝的首都,而北京只能称之为行!
[img]383302[/img]
明仁宗 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自继位以来,就有迁都北平的意图。首先,北平是朱棣兴王的地方,朱棣在这里经营了30多年,统治相对稳定。此外,北平位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的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危险。定都不仅可以抗击蒙古人从北方入侵,还可以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从南方可以领导中原,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毕竟,叔叔篡夺侄子王位的行为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和不光彩的,这让朱迪心里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篡位后,他煞费苦心地在钟山顶竖起石刻安慰上帝。在感受父母的同时,他尽最大努力谴责朱云文听取奸臣诽谤采取的“削藩”行动,以消除不利影响。
[img]383303[/img]
明成祖 朱棣
然而,朱迪的继任者明仁宗朱高炽在继位后开始改变父亲迁都的政治措施,即将京师迁回南京。原来明仁宗的性格和政治方式与乃父乃祖有很大的不同。就像他的死后头衔一样,朱高炽真的是皇帝中罕见的仁德之君。朱高炽以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为后人称赞。登基后,他很快将夏原吉等人从监狱释放出来,并将建文帝一朝大臣的家属释放为在靖难之战中作为建文党被处决的方孝茹等人。
[img]383304' />
明朝疆域
仁宗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喜欢读书,不如他的父亲朱迪好武。明仁宗认为,北京靠近边境,一旦边境有警察,北京总会卷入其中,形成紧张气氛。当时,北京的政治中心与南京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并不重叠。虽然迁都北京解决了一些军事问题,但它也给朝廷监督带来了许多其他棘手的问题。而且早在元代,大部分都是消费型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如南方发达,导致元代完全依赖南方的水运和海运。此外,朱高炽在南京长大,对虎踞龙盘之地情有独钟。
[img]383305[/img]
故宫
后来,大臣建议返回南京,明仁宗考虑后准备搬回南京。《明史·仁宗》载道:朱高炽:“洪熙元年3月1888年,他将迁都南京,并命令北京所有部门都这样做。。。四月,仁子命令皇帝王子(明宣宗朱瞻基)参观孝陵,然后居住在南京。”南京成为明朝名义上的首都大师。
朱高炽还下令重新修缮南京皇城,但5月以后,他死于突发疾病。遗诏道:“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仰咸南京,斯也吾素心。由此可见其所念念念不忘的迁都南京之情。尽管仁宗的遗诏强烈表明了他还都的意愿,继位的明宣宗还是暂停了还都的计划,但他仍然称北京为行,南京为明朝京都。直到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北京才被正式确定为明朝的京师,不再被称为行业。从此,明朝一代再也没有改变。
朱棣迁都北京后,明仁宗本想迁都回南京,可惜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