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曾自称是晚清的“粘贴工匠”,这个词也很准确。面对清朝,李鸿章到处缝纫。1895年4月,中日战争失败,进入“停战”阶段,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
[img]382790' />
李鸿章
晚清时期,“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再好不过了。李鸿章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李鸿章一度被视为卖国贼。然而,无论谁代表清政府,都无法改变清政府的被动局面。
日本代表伊藤博文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日本政治家。他命名与李鸿章谈判。当时,73岁的李鸿章踏上了去日本的船。
[img]382791[/img]
日本代表伊藤博文
日本已经准备好了,条约内容也很苛刻。作为战败国的代表,李鸿章没有资本。但他仍在努力减少赔偿金额。《马关条约》中最重要的两项是削减辽东半岛、台湾岛和3亿两银。
李鸿章明确表示,清政府无法赔偿3亿两白银。然而,李鸿章对割让台湾省岛屿和辽东半岛的态度坚定——不同意。当李鸿章不知所措时,李鸿章被刺伤了。一个日本年轻人用枪打瞎了李鸿章的左眼。为此,中日谈判被搁置一段时间。
[img]382792' />
李鸿章
日遇刺事件曝光后,李鸿章迅速发酵,国际舆论纷纷指责日本。在压力下,伊藤博文主动将3亿两战争赔偿金降至2亿两。并要求李鸿章立即签字。
虽然李鸿章受伤了,但他仍然没有签署《马关条约》,以争取更大的利益。李鸿章要求从辽东半岛去除营口,但伊藤博文态度强硬,没有讨论的余地。
[img]382793' />
李鸿章遇刺
此时,慈禧太后仍在北京过着奢华的生活,她担心自己会有更多的夜梦。毕竟,她失去了1.2亿美元的赔偿。慈禧太后连夜命令李鸿章催促李鸿章签字。与此同时,面对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压力,李鸿章别无选择,只能签字回家复活。
[img]382794' />
《马关条约》
在签署了《马关条约》后,李鸿章发誓他将永远不会踏上日本土地。只有李鸿章去了欧洲,当他即将到来时,他才知道日本船只刚刚到达了岸边。李鸿章只是没有让船上岸,而是在两艘船之间建了一块木板,李鸿章冒着生命危险展示了一个老人的自尊。
李鸿章因代表清政府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被骂为“卖国贼”,但很多人认为李鸿章是“真英雄”。西方社会甚至评价李鸿章是19世纪三大伟人之一。伟人和“卖国贼”都是忠于满清的穷老人。
老人以命相搏,使《马关条约》赔偿减少1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