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赤壁战役中的大败不得不回到北方,刚到手的荆州几乎被刘备和孙权瓜分。当曹操没有时间照顾南方时,孙权准备抓住这个机会蚕食曹操的领土,这导致了后来的合肥战争。合肥是曹魏防御东吴的重要城镇。赤壁战争结束后,曹操提前安排了合肥的防守。曹操把张辽、李典和乐进放在合肥。张辽、李典和乐进都是当时著名的球员。从表面上看,合肥的防守似乎非常安全,但有一个问题是,虽然这三个人都很有能力,但他们不能相处。
《三国志
《李典传》明确记载:“进、典、辽都素不和谐”。这句话的意思是乐进、李典、张辽永远不会相处。那么,一向以用人为名的曹操,难道看不出这三个人之间的矛盾吗?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安排,我们才能看到曹操用人的聪明才智。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img]381225' />
乐进、张辽、李典防守的合肥,是孙吴向中原发展的障碍,一旦孙吴向中原用兵,合肥必然首当其冲。当时合肥守备的兵力只有7000多人,用这种兵力防守有些不足,更别说主动了。孙权得知合肥兵力不足后,在战前摆出了志在必得的样子。他在这场战争中动员了10万兵力。曹操早就安排好了合肥一旦遭到孙权的攻击。曹操的命令是,如果孙吴来攻打合肥,张辽和李典将带兵出城迎战,乐金将留在城市守卫城市,守卫城市的军队不得参战。
太祖既征孙权,使辽、乐进、李典等7000多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护军薛友,署信边说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是共发教,教道: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卫,护军不得与战。
《三国志 张辽传》
[img]381226[/img]
面对曹操的命令,合肥的将军们面面相觑,觉得这无异于让张辽和李典去死。张辽同意曹操的观点,但他担心李典和乐进会反对。然而,令张辽惊讶的是,李典首先站出来同意曹操留下的命令。历史书中没有记载乐进对曹操命令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典公开支持张辽对后来的合肥之战影响很大。
进、典、辽都素不和,辽恐其不从,典叹息地说:这个国家大事,顾君计如耳,我可以后悔忘记公义!《三国志 李典传》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曹操的才华。乐进、张辽和李典不和,但李典是一个有长辈风格的人。正是因为曹操对李典的素质感兴趣,他才能放心,让这三个人一起守护在合肥。他安排李典和张辽一起战斗,这也表明李典是一个不会私下浪费公众的人。这样的人在危机时刻可以发挥作用。
典好学问,高贵典雅,不与众将争功。敬贤士大夫,迅迅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三国志 李典传》
[img]381227[/img]
此外,曹操安排张辽与李典作战,一是激励军心,二是淡化张辽与李典之间的恩怨。合肥只有7000多名警卫。面对孙权的10万军队,没有多少机会保卫这座城市。为了增强士兵的军心,我们必须打一场胜仗来证明魏军的实力。曹操安排张辽和李典战斗可以说是两个人最危险的任务,面对敌人的绝对优势,两个人必须一起战斗,这几乎凝聚了张辽和李典两个人的心,两个人出生在战斗中,产生英雄互相欣赏的感觉不是不可能的。
知道张辽和李典不和,曹操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