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贞观治理自然离不开唐太宗的掌舵人,但也离不开他背后贤臣良将的帮助。我们大多数人更熟悉魏征和方玄龄,也许他们不太了解唐初的岑总理文本。他没有跟随皇帝南征北战。他确实以自己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一步步走到了首相的位置,最终成为了一代名人。
[img]378239[/img]
岑文本出生在隋朝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个小县长,被敌人陷害并下狱。年仅14岁的岑文本独自前往衙门为父亲伸出冤屈,说起案情,头脑清醒,之后,在场的官员们都称赞和佩服这个小神童的口才。于是,衙门的管事人故意考验他的文采,命令他写一篇《莲花赋》。没想到,他写得很好,文字也很优美。人们愿意帮助他的父亲清除他的不满。
史书还记载,他从小就“善文辞”,当地人认为他是天上的文曲星,对他的文采十分敬佩。
[img]378240' />
隋末,岑文本在萧铣帐下担任中书侍郎,负责起草各种征文。后来,他看到全世界都归李姓之手,安慰萧铣投降唐军,使当地人民和士兵免于涂炭。回到唐朝后,岑文本担任中书舍人等职务。后来,他用自己的笔向当权人解释了世界兴衰的真相,并向朝廷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每次读完他的文章,唐太宗都忍不住反复称赞,并逐渐成为唐太宗周围的心腹大臣。他精通各种典章制度,懂得在很多地方灵活,@ 很受时人推崇。
[img]378241[/img]
虽然他的官位很高,经常受到皇帝的赏识,但他总是提醒自己,他仍然是一名学者,应该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家里只有一个妻子和一个老母亲,甚至连服务的下属都没有。人们建议他把皇帝奖励的金银财宝换成田地产,留给后代。然而,他仍然坚持把多余的财产分散给他的朋友和当地的穷人。他经常对人们叹气:“我原本只是南方的黎明人。现在我来北方谋生只是为了成为一名像县长这样的小官员。现在我处于如此高的地位,非常害怕。我怎么敢喝酒呢?”
[img]378242' />
太宗想让他担任太子的官员,让他帮助太子成为材料。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差,但他坚决拒绝了。他真诚地回答皇帝:他才华横溢,真的不敢拖延王子,也不敢指望得到王子的善良,只愿意全心全意地为太宗皇帝服务。唐太宗见他这样表现也无奈,只能告诉太子要礼貌地对待岑文本,不要轻视他。公元六四四年,岑文本担任中书令,成为宰相之一。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当他回家时,他很担心。他的老母亲看到他这样看起来很奇怪。当被问及原因时,他回答说:“我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勋,也不是太宗皇帝的老家庭。现在过度受宠不是一件好事,高官位也不是一件好事。我的负担更重了,所以我很害怕。”
[img]378243' />
之后很多亲戚朋友上门道喜,都被他拒绝了。不得不说,他当时还是很明智的。他没有跟着皇帝打天下,也不是皇帝的老臣。没有“汗马功劳”,他怎么能稳定宰相的地位?官位越高,责任越重,关系到国家的大事。如果不小心掉了头,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面对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他总是渴望加倍报答皇帝的恩情,努力工作,勤奋工作。
[img]378244' />
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领兵亲自征服辽东,将所有后勤事宜交给岑文本负责。史书记载他日夜辛劳,“容止不常”,唐太宗看到他憔悴的样子后都流下了眼泪。没过多久,岑文本就病逝于军中,年仅51岁。皇帝悲伤不已,追他为侍,让他陪葬在昭陵。据《太平广记》记载,岑文本担任中书舍人时,袁天刚曾见过他。袁天刚说:你的脸很宽,眉毛比你的眼睛长,你的文学才能将闻名于世。恐怕将来会身居宰相高位,但这不是吉兆,骨肉不相称,恐怕会折寿。果然,岑文本在成为宰相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img]378245' />
岑文本有60卷文集,多为诏书、专利等。诗歌成就不大。《全唐诗》卷三三存其诗四首,有《飞白书势》、《冬日宴于妾宅各赋一字得平》、《安德山池宴集》。刘鹏在《旧唐书》中评论道:“文本文倾江海,忠贯雪霜,沈慈父之冤,匡明主之业,委繁剧,俄致暴终。书说:‘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所谓忧伤可伤人,不再永年。数十名登清者来自吉羲之下。积善之道,怎么能忽诸?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中说:“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善属文。...平生老人,虽然微贱必与之抗礼。住宅卑微,房间里没有茵褥窗帘的饰品。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非常坚定。太宗每一句话都说“诚实忠诚,我相信”。”
唐初宰相岑文本是怎么死的?又是怎么坐在宰相这个座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