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孔子成立以来,儒家思想一直不受欢迎: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受到各国的礼遇,但没有真正的行政机会;孟子的待遇与孔子相似。沿途有更多的法家、纵横家和其他学者嘲笑儒家思想;到了秦朝,秦始皇相信法家理论,不喜欢儒家思想,烧书坑儒家思想;西汉初年,统治者相信黄老之学。儒家思想被投入野猪圈,徒手与猪搏斗。他几乎死了。这是一个悲惨的词。那为什么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突然获得了“罢免百家,独尊儒术”的荣誉呢?
陶光养晦的董仲舒
[img]377618' />
董仲舒
影响儒家命运的人叫董仲舒。董仲舒是当时著名的儒生。然而,文帝和景帝“无为而治”,他的知识毫无用处。因此,他致力于学习,不参与国政讨论,最终避免了窦太后清算儒家思想的风暴。治学期间,他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全新儒家体系,最终一鸣惊人。
少年壮志的汉武帝
[img]377619[/img]
汉武帝刘彻
当时的汉武帝刘彻,还只是个少年。@ 汉武帝认可儒家思想,登基后不久就提拔了一些儒生,但窦太后还活着。这些行为激怒了相信黄老的太后,儒生受到了严厉的压制。直到窦太后在登基后的第六年去世,汉武帝才独掌大权。第二年,急于建功的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蛰伏已久的董仲舒终于出动了,在大殿上的策问环节中,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天人三策称圣意,一举成名
[img]377620' />
董仲舒的作品是春秋繁露(有争议)
第一个政策是命运。引入阴阳家族和道教思想,将上帝的意志与世界形象联系起来,提出天人感应说,行善政治是吉祥的,行恶政治是惩罚,如果你不知道悔改,国王就会被抛弃,失去国家。最后一句话完美地解释了汉朝统治的正统性:皇权正统不再来自血液,而是来自天堂,秦无道是汉朝,天堂的意义,这一理论无疑让汉武帝非常满意。
第二个政策,和解。黄先生的理论和法国理论不再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对立面。这些理论只是治理国家的不同工具,没有竞争,只有具体的差异。这种解释消除了汉武帝对儒家治理战略的怀疑。从汉武帝的实际统治手腕来看,他实际上更同意法家思想,但董仲舒也加入了他的新儒家体系,使汉武帝更容易接受。
第三个政策是选择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太学和明教。国家现在需要的是支持董仲舒儒家思想的人才。当然,最好的选择是董仲舒的学生。这反映了董仲舒的聪明才智。如果国家的主要官员是儒家学生,为什么要担心儒家学生的不快乐呢?
汉武帝几乎立即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立即下令“罢免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汉武帝受到三策的极大启发,但从后来的发展轨迹来看,儒家是真正的大赢家。中国朝代变化频繁,用血宣誓统治显然是不可行的,这导致皇帝必须使用儒家“天人感应”来建立合法性,儒家说“天道就是仁道”,所以绝对权力的皇帝必须遵循儒家思想,儒家掌握了制衡皇权的武器,例如,仅汉朝就有15位皇帝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颁布了自己的圣旨,而且,由于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宦阶层的主流,儒家思想在朝廷和民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持续了2000多年。
汉武帝是怎么[罢免百家,独尊儒术]的?仅仅因为董仲舒[天人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