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认为,中国的事情有时不是坏在恶棍手中,而是坏在所谓的绅士手中。例如,明末的东林党治国无能,战争无能,口炮一流。
一些所谓的君子,理论上是道德标杆,做事做小人,内心定极度分裂。
[img]377534[/img]
有一位名叫康熙朝的理学大臣
熊赐履,字青岳,字敬修,号素九,别称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人,世籍南昌。他出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孝感,原名孝昌,故世称熊赐履为“孝昌先生”。孝感熊是当地的一个大家庭。
熊赐履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熊橡延只是一名成员,但他长期以来一直是连奇学院的主讲教授,并在明末“流寇”的灾难中牺牲。
忠臣之后,按理说熊赐履的道德修养不会差。父亲去世时,熊赐履刚满8岁,母博通经史,坚定不屈,勤俭耐劳,使熊赐履活在乱世。
[img]377535' />
与一些坚持不仕清朝的明遗民不同,熊赐履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王朝的怀抱中。顺治15年(1658年),熊赐履考入进士,选为妾吉士,任翰林院审查,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在科举制度中,熊赐履是个成功人士,少年得志。康熙登基后,熊赐履成为帝师。
康熙七年(1668年)担任秘书院学士。应该承认,熊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是用他所信仰的理学价值观影响国王和政治,实现所谓的圣人政治。
[img]377536' />
康熙帝
康熙六年五月,康熙皇帝命令内外的文武官员保留国计民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多说话,不隐瞒。理学家们及时抓住机会,熊赐履呈现在《万言疏》中。在这种疏散中,他向康熙皇帝提出了这些建议:
谨慎选择儒硕德,放在左右,优于平衡的任务,让它从容闲宴,讲道理,启沃陈诚,涵养圣德。选择世界英俊,陪伴法律,为顾问做准备,不要说慢话。
所谓“慎选儒硕德”和“妙选天下英俊”,就是建议康熙建立自己的干部队伍和智库。这个建议肯定会得罪当时的权臣鳌拜,更何况熊在奏疏中说“治理政务,有负众望,隐患未消除,盟党愈固”,这显然是在指责辅政大臣!结果呢?鳌拜想杀了他。幸运的是,康熙维护了很多方面。
鳌拜集团崩溃后,熊赐履升职。康熙九年(1670年)晋升为国史院学士。不久,康熙皇帝恢复了明朝的内阁制度,并设立了另一个翰林院,熊赐履是掌院的学士。
[img]377537[/img]
理学名臣熊赐履
康熙十四年是朝廷平定三藩之乱的关键一年。康熙皇帝说,熊赐良好,才华横溢,德才兼备,能力强,性格好。因此,皇帝熊赐良武英殿大学士、刑事部尚书。此时,新一代权臣索额图已经崛起。当然,索额图在皇帝面前仍然是一只狗。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是深不可测的。熊赐良的入阁显然意味着制衡索额图。
不幸的是,熊赐履入阁后不久,就发生了一起事故,被索额图赶走,并暂时离开了政治舞台。
当时是朝廷和三藩之间的战时状态,每天都有很多公文,康熙皇帝每天都有500多张奏章。这项工作太多了,犯了一些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内阁票计划批准错误(所谓的票计划,是内阁批准,计算草稿,皇帝审查,得到最后的想法),是一个高概率的事件。皇帝也知道内阁大学生不是故意的,只是说没关系,有多少东西。一般来说,扣除工资,不要做深入的研究。
[img]377538' />
康熙15年7月的一天,陕西省总督哈占的一名奏疏来到内阁。熊赐的履票拟错,交代事务的职能部门写错了。这不是一件大事,但这位著名的科学大臣实际上做了一些种植他人的事情。第二天,熊赐履赶到内阁。他叫值班的内阁书籍林昌把前天皇帝看到的所有奏疏都搬了出去,然后叫林昌出去。有一个系统,谁的票是拟定的,你应该写一个小签名夹在奏疏中。
下一步,熊赐履做了一件猥琐的事,
他把自己批准的奏疏中的签名拿出来,放进嘴里咀嚼,然后放一张新的签名,上面写着“杜立德批准”,放在另一位汉人大学学士杜立德批准的奏疏中。
大家上班的时候,杜立德发现自己的东西掉包了,就大喊大叫。调查了所有人,发现老先生熊被怀疑是最大的。这时,早就看到熊不开心的索额图只是借题发挥,拉着杜立德起诉,皇帝把案子转给了刑部。
[img]377539[/img]
刑事部满人尚书是明珠(朱言将来会写他)。他亲自调查。这些都是高级官员。他们只能站出来。在问讯现场,索额图说:熊大人,这是一件小事。只要你低下头,承认自己的错误,它就会过去。即使是今天的叛徒,如吴三桂耿精忠,也会被皇帝赦免。你为什么不说呢?“
熊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大臣,在哪里可以忍受这种羞辱。
康熙皇帝也看到,理学大臣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
于是,得到了圣旨:熊赐履行了革命。
康熙帝师熊赐履,铲除鳌拜立下大功,却因一件精彩的事被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