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长春园去世,69岁。之后,步军领导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雍亲皇帝的四子银真,性格有价值。如果我深深地鞠躬,我就能克服大统。继我登基,也就是皇帝的位置。”因此,皇帝的四子银真被称为皇帝,历史上被称为雍正皇帝。
[img]377228' />
然而,雍正即位的消息却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都受到了此事的影响。比如雍正的弟弟十四阿哥胤,原本是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雍正登基后,他被圈禁,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后才重获自由。雍正的母亲德妃乌雅氏认为儿子的王位是从自己的弟弟手中夺走的,到处都没有给雍正一张好脸。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情绪低落的乌雅氏病逝于永和宫。
为了稳定自己的王位,雍正还对当年与他争夺王位的兄弟们痛下杀手。大哥尹稚,二哥尹仁(废王子)、三哥银智被圈禁至死;八弟银智和九弟银智被砍掉,在狱中折磨致死;雍正和上面提到的十四弟银智被长期圈禁。后来乾隆皇帝即位后,他们释放了两个叔叔。
[img]377229[/img]
雍正之对兄弟们毫不留情,主要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关于他的王位来历不正的说法一直在耳边。所以问题来了。既然雍正皇帝是奉诏的,为什么各方都有这么大的争议?
事实上,关键问题在于隆科多当时宣布的《康熙遗诏》。民间流传广泛的说法是,遗诏原本写着把皇位传给十四个儿子,但“十”字改成了“第”字,结果变成了皇位传给第四个儿子。其实这句话经不起推敲。《康熙遗诏》是用满汉字写的。满文中的“十”字和“第”字完全不一样,根本做不到。
[img]377230' />
康熙遗诏中最根本的问题不是遗诏中的文字被制作了什么图案,而是这个遗诏不是康熙的真迹!也就是说,不是康熙皇帝自己写的!虽然古代皇帝有时会要求别人在处理官方文件时写作,但其他人绝对不可能写与国家有关的文件,如遗诏。
既然《康熙遗诏》不是康熙皇帝的真迹,隆科多宣读的遗诏从何而来?雍正皇帝作为遗诏的受益人,自然是最大的嫌疑人。隆科多不仅是雍正的心腹,也是雍正的叔叔。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必须支持雍正登基。
当然,虽然《康熙遗诏》不是康熙的真迹,但不能推断雍正皇帝篡夺了王位。康熙去世前,雍正基本控制了清朝的中枢体系,甚至是远在西北作战的十四兄弟手中的军队。他的后勤保障完全由雍正控制。因此,从政权平稳过渡的角度来看,康熙皇帝在临终前唯一能做出的选择就是让第四个儿子银珍登基。
为什么清朝雍正继位争议如此之大?背后有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