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建于“黄门第”(又称国叔府),是贵屿人陈北科的府宅。陈北科曾朝任大理寺少卿。“黄门第”建筑面积小,只有60多平方米。据说陈北科建府第一时间,陈北科的政敌从中作梗,未完工时谎报已完工,使朝廷停止供应材料,甚至半途而废。今日的“黄门第”位于贵屿市中心,门面已十分狭窄,但其气势依然存在。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华美村,靠江岸,有一座“陈北科府”。陈北科府的建筑并不宏伟,但它以明朝著名大臣陈北科而闻名。
陈北科府是陈北科的故居。这是潮汕的一座老式住宅建筑。正门有“黄门第”石字,朱红门上镶嵌着圆形铜钉。进入房间后,大厅里雕刻了一座梁和一栋建筑,两间卧室古色古香。整个故居只有60多平方米的面积,不到居民“四点金”的一半。为什么故居如此简单?我们必须从陈北科的个人事务开始。
[img]377057' />
陈北科是贵屿镇华美村(明称贵山都)人,原名陈光,字世杰,别号东石先生,明正德六年中进士。据说陈北科上京去试试,途中遇到一姓陈举子,结拜为兄弟。陈某的妹妹是正德皇帝的妃子,到京师后,陈妃认陈北科为“义弟”。民间称陈北科为“国叔”,陈北科府在国内外又称“国叔府”。陈北科先授官户部给事中,后步步高升,到大理寺少卿。陈北科在朝廷当官20年,刚直不阿,甚至对朝中同事信服,也为潮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据史料记载,正德十四年来,正德皇帝游江南,曾要求潮州府年年贡献“江南苎麻白布、岭南荔枝、江河鲤鱼鲜”。“光一婉言诫免”。不久,正德崩溃,嘉靖继位,仍横征暴敛。陈光疏远嘉靖皇帝,指出一些权贵欺负君主,误国。他特别指出,“潮州旱涝灾害猖獗,十年三收,人民艰辛”,请“免征民役”。但这引起了朝中权臣的嫉妒,嘉靖十年来,陈北科被“恩准归梓”(即被罢官回乡)。
[img]377058[/img]
据说陈北科建故居也有波折。原来故居的规模是现在的两倍。开工后不久,他的政敌向朝廷撒谎,陈北科的故居已经建成。朝廷暂停拨款,陈北科的袖子微风,建筑中断,不得不草草完工。
[img]377059' />
当陈北科回到华美村时,他没有金银财宝。他只带回了两盒当时书画家的作品。村民们争相去政府观看。陈北科把他带回来的书画挂在贵屿商店的门上;数百幅书画打开了邻居们的视野。从那时起,贵屿每年仍举办一次“街头书画展”(当代人称之为“街头棚”)。
当陈北科回到家乡时,他的野心没有得到报酬,他的心里充满了愤怒。他经常用诗歌发泄内心的感受。在《南海歌渔》这首诗中,有一句话叫“你愿意把头埋到白头”,想回到朝内当官。然而,嘉靖是一个迷茫的皇帝,他的建议被听到了。陈北科悲愤交集。嘉靖12年抑郁死亡,常年55岁。
据华美村民众介绍,抗日战争期间,日寇飞机轰炸贵屿,陈北科故居难以幸免,大部分建筑被炸毁。几年前,国内外同胞捐款,根据原貌修复陈北科府。
陈北科故居在哪里?贵屿[黄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