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初举孝廉,后中策第一。历任尚书郎、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司农、司徒、太尉等职。,并因拥有汉桓帝而被授予安乐乡侯。汉灵帝继位后,拜司徒,记录书事。陈凡被杀后,他接任太傅。Xi平元年(172年),胡光去世,82岁,头衔“文恭”。他的礼物和葬礼规格是东汉中兴以来最大的大臣。
[img]376587[/img]
人物生平
章奏第一
胡光的六世祖胡刚,清高有志,因王莽摄政逃到交趾,新朝灭亡后才回到家乡。胡光的父亲胡贡曾任交趾都尉。胡光两岁时失去了母亲,年轻时孤独贫穷,甚至不得不自己做家务。
胡光成人后,曾在郡府任散吏。当时南郡太守法雄之子法真从家里来看望法雄,法真颇有知人之明。正逢岁末应举,法雄召集全体官员,法真自己在窗后观察。法真发现胡广与普通人不同,然后将胡广推荐给法雄。法雄推荐胡广为孝廉,到京师罗阳(今陕西洛阳附近)参加殿试,由汉安帝亲自主持考试章奏,胡广被选为第一。此后仅一月,胡广就被崇拜为尚书郎,经过五次升迁,任尚书仆射。
历职内外
汉顺帝想成为皇后,但后宫的四位贵人非常受欢迎。顺帝想通过抽签的方式寻求上帝的选择。胡光、尚书郭虔和史敞建议选择一个好家庭的女儿,于是顺帝建议选择一个好家庭的女儿(后来的顺烈皇后)。
时尚书令左雄要修改察举制度,规定参考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上,而儒家考核经学,文官考核章奏。胡光再次驳斥了郭虔和史敞,认为选举人才不能拘泥定制,但意见没有被采纳。后陈留太守一职空缺,史敞等人推荐胡广担任(但胡广不应该担任)。胡广掌理枢机事务(指在尚书台)十年后,担任济阴太守,因举官不实而被罢免。后复任汝南太守,又入朝任大司农。
[img]376588[/img]
五卿七相
胡广升为汉安元年(142年)十一月初七的司徒。
元年(146年),汉质帝被梁冀鸠杀。梁冀想把年轻的李武侯刘志(后来的汉桓帝)当成皇帝。太尉李固和胡光、司空赵戒一起劝诫梁冀,而梁冀在朝会上威胁百官,胡光等人感到害怕。只有李固和杜乔仍然坚持,所以他们被解雇了,命令胡光接替李固担任太尉,并记录书法家。
建和元年(147年)6月,胡光因疾病逊位。同年,由于桓帝的功绩,被誉为育阳县安乐乡侯。十月,他又被崇拜为司空。十一月,李固被梁冀陷害下狱。临死前,他写信谴责胡光和赵戒没有坚持正义。看到李固的遗书后,他们感到悲伤和羞愧,但他们只是叹了口气,哭了起来。
元嘉元年(151年)10月,胡广再次逊位后告老致仕。很快,他就被征拜为特进。
永兴元年(153年),晋升为太尉。次年9月,日食被免职,复任太常。
延禧元年(158年),再次担任太尉。第二年,梁冀被杀,胡光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阿附梁冀,“不卫(皇)宫”,被剥夺爵土,以减死罪一等论处,免为普通人。后来,他被崇拜为太中医生和太常。
延禧九年(166年)五月,再次被拜为司徒。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汉灵帝命胡光与太傅陈蕃、将军窦武共同录制书事,复爵安乐乡侯。胡光因病乞求逊位,恰逢陈蕃谋杀宦官失败,于是命胡光接替陈蕃任太傅,总录尚书事。
胡光当时已经80岁了,但他仍然有足够的精力去练习和理性。服侍继母孝顺,从不说自己老了。继母去世后,在葬礼期间,他没有做任何不礼貌的事情。
[img]376589' />
倍极哀荣
三月初八(4月17日),Xi平元年(172年)去世,享年82岁 [21]
。灵帝命令中郎在五官中持节奉册,送给太傅、安乐乡侯印丝,送给东园梓楠棺材,派参观者监护葬礼,在光武帝的陵墓原陵为他建墓地。他的头衔是“文恭”,他的后代是郎中。他的官员是自公、清、医生、医生和议郎以下数百人,他们都穿着丧服前来葬礼。胡光去世后,朝廷给予了他的礼物和葬礼规格。自东汉中兴以来,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Xi平六年(177年),灵帝思想“旧德”,命画家画胡光和太尉黄琼的画像,挂在宫里,议郎蔡勇写的《胡光黄琼颂》也挂在宫里。
人物评价
胡光以追求中庸之道而闻名。他当了30多年官,历经六朝,受到了隆重的礼任。每次他辞职或被免职回家,他都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再次晋升。他曾担任过一次司空,两次司徒,三次太尉,最后是官到太傅。他所辟命的属,都是天下名士。他还与故吏陈蕃、李咸共担三公。每一次朝会,陈蕃等人都会称病避免胡广以示羞耻,时人都以此为荣。与黄琼刚柔并济,对抗当权的梁冀。京都罗阳有句谚语说:“万事不理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然而,胡光温柔、诚实、谨慎,为了取媚朝廷,没有忠诚和正直的气节,所以世界上的人鄙视他。取媚宦官,废墟功勋卓著的滕抚,使“天下怨之”。
个人作品
胡广博学多闻,“学五经,古今艺术毕业。”一开始,杨雄按照《于格》写了《十二州二十五官格》,其中九格丢失了。后来,著名学者崔奇、他的儿子崔媛和临沂侯刘伟补充了16篇文章。胡光又写了4篇文章,写了48篇文章《百官格》,被誉为“文典之美”,为后人对汉代官员制度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信息。胡光还写了22首诗、赋和铭文。
据《全后汉文》记载,胡广还有《汉官解释》三卷、文集二卷、《上书驳左雄察兴议》、《劝诫探策立后疏》、《书》、《王隆汉官篇解释叙》、《百官知谚叙》、《侍中箴》、《边都尉谚》、《陵令箴》、《印衣铭》、《绶笥铭》、《征士法高卿碑》、《吊夷齐文》等。
东汉重臣胡广如何评价?胡广生平简介及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