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谅(575-605年),别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隋文帝杨健和文学皇后独孤伽罗的第五个儿子,隋文帝杨光和他的母亲和兄弟,隋朝的宗室。封汉王。仁寿四年(604年),因不满其兄弟杨迪皇帝杨光即位,起兵造反。他很快被杨素打败,然后被禁至死,享年30岁。
[img]376395[/img]
人物生平
受父宠爱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以禅为基础,建立隋朝,封杨谅为汉王。开皇十二年(592年),杨谅被任命为雍州牧,并被授予柱国和右卫将军。开皇十三年(593年),转任左卫将军。
开皇17年(597年),杨谅担任并州总经理,隋文帝巡幸温汤时亲自送他到并州任职。隋文帝非常爱杨谅,他的领土从华山西到渤海东到燕门关,从南到黄河的52个州。他特别授予杨谅特权,他可以自己行事,而不必受法律法规的限制。
不利而还
开皇18年(598年),高句丽英阳王率领1万多名骑兵扰乱辽西,被营州总管魏冲击退役。2月,隋文帝命令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领水陆军30万进攻高句丽。9月,强渡辽水又是雨季,军中疫情流行,军队不利而归。
开皇19年(599年),突厥侵犯隋朝边境,隋文帝任命杨谅为行军元帅,要求他率兵攻打突厥,但杨谅最终没有去统兵。
[img]376396[/img]
暗生异心
杨谅认为自己住在世界精兵之地,因为哥哥太子杨勇被诽谤而被废墟。他通常很不开心,私下里有反叛的阴谋。于是他劝隋文帝说:“突厥正强,太原是重镇,要加强防备。隋文帝听了他的话。于是大发民工劳役,修缮兵器,储存在并州。还招募了近几万人的亡命之徒和身边没有户籍的人。任命南朝梁将军王僧王重参军,并使用南朝陈将军摩诃。
起兵谋反
仁寿二年(602年),杨谅四哥蜀王杨秀因罪被废,使杨谅更加不安。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去世,杨光派车骑将军屈突通带着隋文帝的诏书召唤杨谅回朝。杨谅知有异,不听兵反叛。司马皇甫的生日不能劝诫,杨谅怒不可遏,囚禁了皇甫的生日。
王健林建议杨谅说:“大王将军的家人都在关西(信谷关以西)。如果他们被用作主力军,他们应该发动攻击,直接进入并直接夺取首都大师。这就是所谓的雷声。如果你只打算占领北齐的旧领土(杨谅的管辖权),你应该任命东方人(信谷关以东)。”杨谅无法决定,所以他采取了两种策略,声称“杨素谋反,杀了他,以清朝君主。”
战略谋划
总管府士兵曹裴文安建议杨亮说:“井兴(河北井兴西)以西(山西)完全由国王控制。山东(太行山以东)的武装部队也由国王指挥。他们应该动员所有的老兵、弱兵和残疾人驻扎,但他们仍然命令他们随时扩大土地。然后带领精锐直接进入蒲津关(山西永济西黄河渡口)。我愿充当前锋。大王率领主力继进,闪电攻击,挺进霸上(陕西西安东灞河);咸阳(陕西咸阳)以东地区,可以平静地平静下来。此时,京师震动骚扰,军队无法立即聚集,上下互相猜疑,人心离散。我们立即发号施令,谁敢不听。不到十天,大事可定。”
杨谅大喜,派将军余公理,从太谷(今山西太谷)出发,前往河阳(今河南孟县);将军岐良从阜口(今河北武安西南)出发,前往黎阳(今河南浚县);将军刘健从井兴(今河北井兴县西)出发,夺取燕赵地区(今河北);从雁门(今山西代县)出发,柱国乔钟葵。裴文安被任命为柱国,与单贵、王丹、将军茹茹天保率军直接指向京师。到蒲津关100多里处,杨谅突然改变主意,命运河单贵破坏黄河大桥,坚守蒲州(今山西永济),召回裴文安。裴文安回到晋阳说:“军事行动必须神秘而迅速,以达到敌人的预期。除此之外,国王既没有亲自征服,我也被调回来,这样敌人就可以计算出来,重大事件将永远消失。杨谅没有回答,任命王丹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江州刺史,梁菩萨为鹿州刺史,魏道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
[img]376397' />
囚禁而死
杨迪皇帝派杨素率领骑兵5000人,攻击王丹、单贵据守的蒲州,将其攻破。于是率步兵、骑兵共4万取太原。杨谅派赵子开守高壁,杨素打败他。杨谅得知消息大为恐惧,亲率大军在蒿泽(今山西汾阳县北湖)布阵抵抗。出乎意料的是,下了大雨,杨谅计划带领军队撤退,王素孤军劝说:“杨素孤军深入我们的阵地,人困马乏,大王率领精锐部队,亲自出击,一定要取得胜利。现在,当我们看到敌人时,我们必须撤退,这表明我们胆小,使军队沮丧,增加对方军队的火焰。国王不能回军。杨谅不听话,退守清远(今山西清徐)。杨素进一步发动攻击,杨谅与之战斗,死亡1800人,杨谅退保并州,杨素四面包围,杨谅束手无策,请求投降,文武百官上演杨谅罪当死,杨迪皇帝说:“永远是兄弟,在情不忍心,想饶恕一死。因此,杨谅遂被斩为民,除户籍外,被囚禁而死。因此,儿子杨浩也被囚禁,宇文化和隋朝皇帝被杀。
隋朝杨谅为何造反?杨坚之子杨谅生平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