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不知是汉武帝时期的将军,也被称为“不败将军”。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和李光一样有名。其主要成就是保卫边境,抗击匈奴,治理军队,严格的军事纪律,生活没有失败。
[img]376128' />
史籍记载
原文: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也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并攻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事,但也远骂侯,没有谋杀。程不知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队不得休息,但也没有被谋杀。不知道说:“李广军极其简单,但犯了犯罪,无以禁也;而且他的士卒也失乐,咸乐为之死。虽然我军很烦,但俘虏也不能犯我。时汉边郡的李广、程不知都是名将,但匈奴怕李广,士卒也多乐于从李广而苦程不知。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劝为太中医生。为人廉,谨于文法。
李光和程不知道他们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将军,但他们治军的风格却大不相同。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我想谈谈领导的方式和风格对事业的影响。
李光是著名的将军;程不知道,除了专门研究秦汉历史的人,很少有人听说过他。事实上,在汉初,尤其是汉武帝时期,两人都是同名的。一个是河北省的太守,另一个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当时,太守大多是边境守将。
李广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李光训练部队以恩义相结,不重纪律,所以每个将军都和他友好。在战斗中,他的行军部队采用了自由的风格,非正式,他领导的骑兵非常优秀,取代了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部队,李光的军队经常获胜,有时即使士兵很少,他也可以减少公众,反败为胜。李光经常带领少数精锐突击队突袭匈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事实上,李光的做法并不是带领大兵团作战的一种方式。与匈奴作战时,大军五道出击,武帝不让他领导正面军队,只让他领导辅助部队,没有道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的悲剧,导致他传诵英雄事迹。
[img]376129[/img]
与李广相比,程不识具有鲜明的特点。他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将军,将军队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进行训练,分为部队,并有一个明确的职责级指挥系统。部队出战时,总是处于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他的军队主要是步兵,行军缓慢,但非常坚实。他带领军队作战,前面一定有排斥,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顾,安营扎寨很有规律。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地,敌人冲不动。他从来没有让匈奴人成功过,但他从来没有取得过重大胜利。程不识应该算是一个极其稳定的将军。在西汉,人们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他是不败的。而李广,要么大胜,要么大败,就像在赌场赌博,要么大赢,要么大输。程不识可以不断积累胜利。
李光、程不识代表两种典型的指挥管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两个人之间很难做出不可避免的好坏判断。就亲和力和团结力而言,李光军队的5000人可以用到5000人,而程不知道的1000人永远是1000人,但不会轻易被打败。程不识指挥军队的风格在汉代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汉代“军中只听将军令,不听天子诏”。换句话说,指挥的命令只能下达二级,不能下达三级以下。这样的部队非常强大,但扩张性和活动性受到很大限制。
[img]376130' />
这两种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具体来说,李光的军队在占上风的时候更容易成功。在正常情况下,程不识的作风可以保持不败。最好的办法是适当调和这两种风格,但如何调和是另一个大学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我们不知道目前的情况,选择程不知道那种类型的人才或者采取程不知道的作风更安全。说,真正的战争,宁愿不知道学程,也不愿学李光。
备注:用东汉马援的一句话来说,效果不知道,还是金智之士,所谓刻虎不成尚类蜂;效李光不能被困在世界上,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世界只知道李广,却不知道自己的程 与李广同名的[不败将军]程不识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