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长安人程异是唐代中期的优秀税务官。早年以学习和第一次登上“开元礼”科。曾担任华州郑县(今华县)县尉、统军府宾佐等职,主要从事财税工作。他精通官事,效率高,负责的事情从未被拘留。后来,他从事盐铁转运和税收调整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财产税改革措施不仅受到当代的重视,也受到后人的长期实施。
自“安史之乱”以来,“民户流亡,田地荒废,书籍不完整,税收减少。原均田制已名存实亡,租庸调制已不适用,唐朝国力迅速衰落。藩镇不听朝廷的调遣,甚至控制和拦截朝廷的贡献和税收调整,使地方税收调整不能如期上交。而且淮西地区是国家财源的重要地区,多年来一直在战斗,使得中央税收更加雪上加霜,费用奇缺。资金来源只有从民间征税、租金和平衡的渠道。国家财政举步维艰,皇帝经常犯难。
在扬子院(即盐铁转运使院,位于江苏省汉江县)留下来的时候,程毅致力于税务事务,认真为税务和盐铁事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改变了以往的弊端,加强了长江地区各州的税收征管办法。让世界各地的富人把自己的土特产进贡朝廷,避免旧的收钱方式。他坚持按标准征税,从不剥削普通人,所收到的钱和物都是分类登记的。他守法奉公,不收任何钱。在他的管理下,资金还有余额,各地纳税人也深感便利,他的做法使国家税收大幅增加。
[img]375318[/img]
程异在税务工作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了当时宰相杨炎的肯定。唐德宗建于中原(公元780年)。在杨燕的建议下,德宗采取了程毅的一系列税收改革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两税法”。杨燕将其归纳为按旧征户税、照丁、产定户等(等级),分为夏秋两季征税;租金、平庸、折扣合成金纳入上述两项税收征收;大历十四年地方税照的垦田数为准;夏季税不超过六月,秋季税不超过十一月。程异的税收改革措施在今天似乎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却是一个重大变化,甚至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战略改革。唐德宗贞元末年,程异被提升为监察御史,迁虞部员外郎,代盐铁转运,扬子院留下。
唐顺宗即位后,王叔文被重用进行改革。有一段时间,有很多人附身,但程毅可以被推荐和重用。顺宗在位仅一年后就被他的儿子取代了,王叔文的改革也失败了。程毅因参与被贬为岳州刺史和柳州司马。唐宪宗元和初,经盐铁使李迅推荐,朝廷再次将程改为皇室历史,仍为扬子院和盐铁运输使。后来,程毅还在朝廷担任了多个职务。
程异理财有方,功绩突出。元和十三年九月,唐宪宗力排众议,任命他为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仍领盐铁使。当时朝野有很多人对他不服气,以为他“出身钱谷小吏,一旦为相,服冠百僚”,肯定不会称职。程异也很有自知之明。任职后不久,他得知西北边防军政混乱,建议朝廷设立巡边使处理。在候选人中,唐宪宗征求了他的意见,他想借此机会辞去首相的职务,所以他请自己。然而,事情还没有确定,但他死于疾病,这让宪宗感到悲伤。
程异精通官事,办事高效,特别熟悉盐铁和税制,从唐玄宗到唐宪宗历事六朝,多次重用。他为国家理财,手下有物资钱粮,但他洁身自好,一尘不染。死后,家里没有余钱,大部分都是文件。一朝拜相,依然有自知之明,谦逊谨慎,做事恰当,实在是可贵。更值得一提的是,由程异和杨炎创立的“两税法”,已被后人应用到明末600多年。
唐代优秀税务官程异对税收改革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