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植(772-829年2月)
字公修,唐代宰相,中书侍郎崔佑甫的侄子,庐江县令崔婴甫的儿子,立为继承人。长庆初拜中书侍郎与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刑部尚书,旋教岳鄂观察使,迁至岭南节度使,入拜户部尚书,出华州刺史。太和三年卒,年五十八,给尚书左仆射。太和九年(八三五)卢中规写了唐马先生的庙碑。
[img]375170' />
作品一览
请详细说明御史班位奏
当台新除三院御史,授予日职事先后,去元和十二年御史台奏请除御史职事,但按上日为先后,未上日不计月数。准其年九月七日,不超过一个月,不在此限制下,行立班次,即以智内先后为定。臣伏以御史除官时,据来处各有远近,若按一月便为惩创,恐乖老例,则不合适。伏元台司职事,各有定分,先后次,不可逾越。若行立班次,既依法,公事先后,必须系到日,则院长本职,翻然在下,制度混乱,不守规矩,行之多年,转见其弊。伏请从现在开始,三院御史职事行立,一切都是按照法官的规定来决定的,以后去职稽慢量路远近,那台司就有了独特的名气。惩罚责任不仅仅是颠倒职事。
对穆宗疏
前代创业之君,多起来自人间,知百姓疾苦,初承丕业,都能励精思理。太宗文皇帝以贞观一朝,四海宁晏,有房元龄,杜如晦,魏征,王?属于辅佐股肱,君明臣忠,事无不理,圣贤相遇,固宜如此。明皇守文继体,尝经天后朝艰险,开元初得姚崇、宋,委之为政。这两个人,天生俊杰,动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于道。?尝手写《尚书·无逸》一篇,为图以献。明皇?内殿,出入观省,咸记在心,每叹古人至言,后人莫及,故任贤戒欲,心归冲漠。开元末,因《无逸》罗腐烂,开始以山水图代替。从那以后,既没有座右格规,又相信奸臣用事,天宝之世,略倦于勤,王道于斯缺少。建中初,德宗皇帝尝试先臣开元、天宝治乱之殊,先臣具陈本末。臣在童年时,即闻其说,信知古人以韦弦为戒,其益宏多。陛下虚心履道,也希望以《无逸》为元龟,天下幸福。
论帝王宜节俭
良史不是貌言。汉承秦奢纵之余,国内凋零,文帝从代而来,知稼邈艰难,是以鞠躬俭约,为天下守财,景帝遵而不改,故家给户足。到了武帝,钱死了,谷红腐了,就可以出师了,威动四方。然而,奢侈,末年户口减半,税及舟车,人不聊生。是悲哀的圣旨,把丞相封为富民侯。然而,皇帝不能不表现出对世界的节俭。
崔植在唐代的生活简介中有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