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
晏婴(?—前500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晏婴以节俭的生活和谦逊的下士而称。他管理国家公正无私,亲戚朋友要求他做事,合法者做事,违法者拒绝。他从不接受礼物,从城市、住房到车马和衣服。不仅如此,晏子还经常把工资给亲戚朋友和辛苦人。严颖不死君难,抛弃个人小义,追求国家人民的巨大“利益”,以国富民强为己任,重视物质基础、造福人民、强大国家的行为,是司马迁心中“义”与“利”融合的理想境界,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他曾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50多年。他以其政治远见、外交能力和简单的作风而闻名。他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多次劝齐王。他在外界既灵活又坚持原则,出使不受羞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王猛
东晋北海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王猛(325-375年)。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博学好读兵书,善于策略和用兵。后来和傅坚一见如故,谈废兴大事,异常契合,两人名为君臣,其实亲过骨肉。傅坚即位,任中书侍郎,一年五次晋升,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清河郡侯,成为傅坚的主要谋臣。王猛在前秦任职18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在政治上,抵制地、羌权贵,整顿官治,加强中央集权。在京城地区坚持执法行事,数十年间杀害了不法贵戚豪强二十多人,百官震肃。军事上,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统兵消灭前燕,监督东六州军事,为北方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经济上,劝教农桑,开山泽,兴修水利,改善耕作,使田类开放,仓库充实。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北方呈现小康景象。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 )蜀汉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三国时期的人。诸葛玄早年随叔叔诸葛玄去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在隆中隐居。 刘备三顾茅庐后,邀请诸葛亮与东吴孙权在赤壁战役中击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取荆州。16年(211年),建安攻占益州。再次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宰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必须亲自处理大大小小的政治事务,严厉奖惩;与东吴联盟,改善与西南各族的关系;落实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北伐中原前后五次,粮食无功。因积劳成病,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享年54岁。
[img]161314[/img]
王导
东晋县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王导(276-339年9月7日)。他出生于魏晋时期著名的“琅邪王”。早年,他与琅琊王司马瑞(晋元帝)友好。后来,他建议他搬到建业镇,联系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成立后,先拜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再入位侍中、司空、假期、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了王敦想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晋明帝被元帝遗诏辅立。然后进位太保。明帝死后,王导和外戚于亮等共同辅政,反对于亮征服历阳太守苏军入京。“苏峻之乱”平定后,他驳斥了大家迁都的想法,稳定了局面。此后,联合太尉鉴继续执政,虽然与重臣陶侃、余亮矛盾颇重,但最终没有大乱。王导五年(339年)去世,年六十四。成帝哀悼朝堂,葬礼规格与霍光、司马孚一起,是东晋中兴名臣中最著名的。
房玄龄
唐朝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方玄龄(579-648年8月18日)。十八岁时,举进士出身,授予羽骑尉、息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计划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等五人一起居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策略,杜如果事果断,称之为“房谋杜断”,成为良相的典范。他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都首先推动了房玄龄, 总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马周
唐代清河扁平(今山东省扁平县扁平镇)人马周(601-648年)。马周年轻时成为孤儿,家境贫寒,喜欢学习,尤其精通诗歌、由于贫困失意,《传》放浪不羁,不受州里尊重。贞观五年(631年),上书有功,拜门下省值班侍奉,历任御史监察、事中、中书舍人、医生。马周有魏征的风骨, 反复直言不讳, 改正政治得失,对贞观时期的政治改善和“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唐太宗的爱。
[img]161315[/img]
王旦
王丹(957-1017年)来自北宋名府新县(今山东聊城市新县)。1000年,他成为北宋统治的核心,1001年担任副相,2005年正式拜相。王丹善于认识人。在他的阶段,他建议用厚重的人来说服宋真宗实践他的祖先,并仔细改变他的方法。掌权十八年,十二年,深受真宗信赖。宋理宗是昭勋阁二十四英雄之一。
傅以渐
傅以渐(1609~1665)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清朝开国第一。他出身贫寒,年轻时家境贫寒,才华横溢,努力学习,博览群书,熟记经史,终成大器。傅以渐一生为官,兢兢业业,敬业奉献,以清勤著称。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工作诗文,学者称星岩先生。傅以渐以状元为相位,他敬业、勤劳、廉洁。
刘统勋
清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刘统勋(1700-1773年)。自古以来,水运和治水就是国家大事。自乾隆元年(1736年)以来,刘统勋与大学士季曾筠一起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他被命令对运河进行调查和疏通,前后监督河流,治理水患30多年。在此期间,始终秉公办事,惩治贪官污吏,为国家挽回损失。同时,兴利除弊,按时完成堤坝运河的建设和维护,为帝国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可谓治世能臣。
[img]161316[/img]
刘墉
清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刘勇(1720-1085年)。刘勇出身名门相府,祖上几代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拜大学士,是一位极人臣,深受乾隆皇帝的依赖,因此刘琏在仕途上有着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勇一生当官50多年,宦海起起落落。当他的官职最高时,他是体仁阁大学士。总的来说,他是诚实的。他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和嘉庆的重要大臣。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著称。刘勇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师,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山东省历史上有哪些宰相?他们有什么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