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祖先是阳平人。高祖路节是唐高宗兄弟越王李贞府东阁的祭酒。曾祖路原谅,官员到达睦州刺史;爷爷路俊之,官方王子放弃了人;父亲路泌,任副元帅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御史中成。
唐德宗贞元(785-805年)期间,路随举明经,授润州(今江苏镇江)参军,由镇海军节制作。李凯想羞辱路随,让路随知道市事,路随坐在市里监督事务。东都洛阳留守的韦夏卿被路随感动,并邀请他进入东都幕府。因此,路随更出名。
唐宪宗在位时,吐蕃时不时提出求和。路随五次上表宪宗要求修复,并上表给宰相;裴毅和李凡总理都为他说话。与吐蕃最终协商后,元和五年(810年),应宪宗要求,吐蕃将棺材、墓石、手书送回路泌及其同事判官郑叔矩。宪宗追求路泌江州刺史,用公费埋葬,累累送给太子太保。
路随为父服丧葬。丧葬期满后,任左补阙。有一次,总理李江建议宪宗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宪宗举了路随和韦处厚的例子,说他经常听他们的话。路随又被任命为历史博物馆修建。他还担任过日常生活和司勋外郎,但仍在历史博物馆修建。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崩溃,其子唐继立。穆宗登基后,升路随司勋郎中,与韦处厚同入翰林院为侍讲学士。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建议医生,仍然是一名学士。
四月,长庆二年(822年)与韦处厚合作,将《易》合作、《书》、《诗》、《礼》、《春秋》、《孝经》的精髓部分被选为《六经法言》20篇,供穆宗阅读。穆宗修的《宪宗实录》再次被用作历史博物馆的修改和写作。
长庆四年(824年),穆宗崩,子唐敬宗继立。路随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有人送金丝祝贺时,路随回答说:“我怎么能做生意,得到私人财富?”所有的礼物都退了。
[img]375121' />
宝历三年(827年)初,敬宗因脾气被宦官和军将憎恨而被杀。谋杀阴谋的宦官刘克明以敬宗的名义起草了遗诏,以穆宗弟江王李悟权为军国事。然而,很快,当权宦官如王守澄、杨承和、神策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等回击了作乱者并屠杀了他们。王守澄与韦处厚共议后,以穆宗母郭太皇太后的名义,拟以敬宗弟江王李涵(随后改名李昂)为帝,即唐文宗。
事后,路随没有受到惩罚,这表明他没有被视为杀害和尊重宗族的乱党。当时的魏处厚继位后不久就进入了阶段,路随被命令接替他。路随后担任兵部侍郎,仍知制高。大和二年(828年)魏处厚去世后,路随拜中书侍郎,授予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监修国史。
路随领导监修国史,卷入了一场修史纠纷。在此之前,韩愈监修唐顺宗的实录时,写了很多宫禁之事,令宦官憎恨,他们经常对皇帝说记录不真实。路随将宪宗实录交给文宗后,文宗命令他修改顺宗实录。路随上表婉言道歉,但为官员的正直和作为历史官员的独立辩护。因此,文宗修改了命令,建议德宗、宪宗年间宫禁事件不能确认的人全部删除,其余不变。
大和三年(829年),路随建议宰相不要同时判断分支事务,引用腐败宰相杨、元载、皇甫博的例子。路随的上级同事裴度辞去了分支,只担任了宰相。
大和四年(830年),路随任门下侍郎,加崇文馆大学士。大和七年(833年),王子太师。同年,宪宗和穆宗被提交给文宗。
大和八年(834年),路随病辞职,不允许。同年,文宗近臣郑注弹劾前宰相李德裕与文宗弟张王李凑傅母杜仲阳勾结。路随不仅不认可,还试图为李德裕辩护,所以郑注讨厌。同年,他被遣送到长安,拜访学校尚书右仆射,任镇海军节日使、润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使。虽然他把同中书门下的平章作为荣誉,但他甚至没有机会面对圣道。在去任镇海的路上,在长江中流的船上去世。追太保,死后的头衔“贞”。
人物评价
李昂:①性禀中庸,气含大雅。身无择行,学不为人。敏感周通,宏才恢博。挺然仁者之勇,蔚为君子之儒。穆宗,侍经内殿,敷尧舜大典,畅周孔遗风。雅言玉音,奥义冰释,润色王度,发挥圣聪。进出禁露,践履华贯,位高而唯谨,任愈重而滋恭。抓先朝,复参密命。雍容侍从,早已赋予甘泉;左右便蕃,不尝温树。周旋九年,始终一心一意,直道匪鞠躬,言盈耳。每一次访谟猷之指,用陈福之诚,出不忘诡辞,退必闻于割高。器能经国,忠能致君,以其公正之方,以升毗倚之任。②卿学贯六经,研究《春秋》的微旨;业精五典,得到简册的精髓。编年纪述于皇猷,记事备陈于王业,垂尧言而可法,彰禹绩而有光。极思尽诚,宣我祖德,读书时,虔诚感弥深。
刘昫:①随着学行的慷慨,为了训诫官能直言不讳,在内廷匡益。自宝历初为承旨学士,即参大政。在相位后十五年。宗闵、德裕朋党交兴,其间熙熙攘攘;李训、郑注总是奸诈,接武于后。而且随着藏器的韬光,龙污一致,可谓君子中庸常居。②魏次公、郑奕、韦处厚、崔群、路随等,都以文学饰身,致位崇极。两者兼而有之,垂名简书,兹实多。
③卫,郑,韦,路,博陵。文学政治事务,当时被称为。
宋祁:隋辅政十年,历牛、李、训、注用事,无所迎将,善保位哉!
根据唐代宰相路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