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大权后,仅用了16年时间就完成了改朝换代的任务。在此期间,除了几位忠于魏室的将军外,作为国家壁垒的亲王几乎什么都没做,可以说是眼睁睁地看着江山易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来自魏朝对国王的严格禁止。国王不仅不能掌兵干政,而且日常生活也受到严格监视,对国家事务不够努力。
[img]374168' />
但即便如此,一位王子仍然与外界联系,打算攻击司马懿,稳定曹的国家。虽然他最终失败了自杀,但他的表现比其他等待死亡的王子要好。此人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文帝曹丕的异母弟、明帝曹睿的叔叔、楚王曹彪。
曹彪是曹操的第十七个儿子。他的生母是孙姬。他的兄弟中有临沂战争公曹上和刚刚战争公曹勤,但他们都是“短命鬼”。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曹彪从小智慧勇敢,文学才华横溢。他的综合能力一般都不强。当他受到父亲和周围人的赞扬时,他不可避免地会感到自满。
曹丕还在当五官中郎将的时候,曾经叫曹彪参加宴会。宴会期间,最著名的相师朱建平为在场的所有客人拍照。结果朱建平预测曹丕40岁会有小麻烦,曹彪57岁会有刀兵灾难。如果不能妥善预防,恐怕就不能安全脱险了。曹丕和曹彪当时还年轻。听了之后,他们笑了,一点也不在乎。然而,事后,他们都实现了这一切。
[img]374169[/img]
曹操欣赏曹彪的才华,对方难免骄傲
朱建平也是沛国人。善相术,在鹿巷之间,效果不一。太祖是魏公,闻了就叫郎。文帝是五官将军,有30多名接待者。文帝问他的生日,让所有的客人都活了下来。建平说:“将军活了80岁,40岁的时候有小厄。他原本在乎。...曹彪说:“君据国,到五十七当厄于兵,宜善防之。”见《三国志·卷二十九方技传》
曹彪最初被授予寿春侯。魏朝成立后,他先后被改为汝阳公、彝阳王、吴王、寿春王和白马王。明帝太和六年(232年)被授予楚王称号。当时对宗室的禁防非常严格,诸王偶有过错就严惩,天性不安的曹彪也没少受到惩罚。青龙元年(233年),曹彪见明帝时违反了一项禁令,曹睿下令严惩。结果曹彪被三县一千五百户的食城削减,一下子老实多了。
[img]374170[/img]
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的权力
曹彪才华横溢,想在政治上施展野心。然而,由于身份问题,他在文帝和明帝时期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内心深处非常不平衡。司马懿杀曹爽上台后,曹彪看到了“出头”的希望。当时,守卫淮南的将军、司空王玲、侄子、兖州刺史令狐愚都手持重兵。此外,他们与曹爽关系密切,对司马懿充满了警惕。为了笼络王凌,司马懿任命他为太尉,在三公之首。然而,王玲并没有买账,而是认为这是司马懿准备对他开始的前奏。
王凌计划先下手为强,然后与令狐愚计划令立新君,讨伐司马懿。在新君的人选问题上,侄叔二人经过仔细筛选后达成共识,这个人就是曹彪。曹彪虽然不是诸王中最老的,但他很有才华,有成为明君英主的潜力。因此,他们决定把他奉为皇帝。魏帝曹芳嘉平元年(249)9月,令狐愚派部将张式与曹彪建立联系,并对曹彪说:“令狐使君向国王致意,世界未知。愿国王珍惜它!曹彪会意,专心等待王凌和令狐愚的好消息。
[img]374171' />
王凌镇守淮南,与曹彪密谋讨伐司马懿
王凌等人的计划密谋了三年,期间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起兵机会。嘉平三年(251年),王玲看到吴军在涂水中有军事行动,认为机会到了,于是向朝廷请求虎符讨伐东吴,但真正的意图是动员扬州大军发动政变。司马懿的“老狐狸”心机如海,哪里愿意上当,下令王凌不要轻举妄动。为了寻求外援,王凌派部说服兖州刺史黄华(此时令狐愚已死),并告诉他废立计划,希望他能出兵帮忙。没想到,杨红和黄华却把王凌告诉了司马懿。
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攻击王凌。出兵前,他设计欺骗王凌,这让他无法下定决心是否出兵。他全速行军。当大军到达淮南首府寿春附近时,王凌才如梦方醒,但考虑到自己的兵力难以御敌,只能束手就擒。王凌知道自己的生命没有得到保障,于是在押解途中自杀,事后与令狐愚一起被杀三族。就这样,“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终于以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
[img]374172[/img]
王凌举事失败后自杀,曹彪立即被赐死
王玲失败后,曹彪作为谋犯,自然断绝了生理。同年,在司马懿的指示下,司要求曹彪按照汉昭帝惩治叛王刘丹的旧例自杀,并获得魏朝曹芳的批准。曹彪接到法令后自杀,享受了57年!与此同时,他的大臣和朝廷的所有监督者都受到了惩罚。
至于曹彪的妻子、儿子和孩子,他们很幸运,但他们被遗弃为普通人,并被迁往平原县。三年后,曹芳又颁布了恩诏。曹彪的儿子曹嘉是常山的真正国王。曹彪泉知道了,应该稍微安慰一下。
三国时期唯一反抗司马懿的亲王曹彪最终被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