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深受感动,立即批准,并派出100名士兵护送。冯元到达乌孙后,与西域都府密切合作,说服乌孙国内各方消除差距,真诚团结,共同加强与西汉的联系,做好内外交工作。
冯,出身卑微,正史和野史,甚至没有记载自己的籍贯、家庭状况、出生年份,凭借自己的忠诚、聪明和勤奋,赢得了中国古代第一位女外交家的美誉。
[img]373492[/img]
(1)冯念是解忧公主去乌孙国和亲的贴身侍女,后来代表解忧公主出去旅游
公元前101年,刘解忧奉汉武帝之命,以公主的身份嫁给西域的乌孙国,维护西汉与乌孙的和亲联盟。当时,约15、16岁的冯子作为解忧公主的贴身侍女陪同前往。
冯虽然出身低微,但知识渊博,善于书法,聪明有见识,尤其沉着稳重,能言善辩,深受解忧公主的喜爱。他们用姐妹相待,经常互相鼓励,决心安居乌孙,有所作为,不负众望。
当解忧公主第一次离开时,只有乌孙国与西汉结盟,该地区的许多小国仍由匈奴控制。西汉远离西域,这些国家没有得到具体和及时的依赖,被迫听从匈奴的驱使。
这种情况让解忧公主忧心忡忡,冯毅看在眼里,更是忧心忡忡。努力工作是有回报的。经过反复讨论,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鉴于解忧公主身份不便,冯毅自愿代表解忧公主出行。
二八女子冯思,以节日为汉公主使,在西域各国巡游,到处宣示西汉的国威礼仪,慷慨赠送丝绸、丝绸、金银、珠宝,让当地人大开眼界,深深感受到西汉的大国风范。
令人钦佩的是,聪明勤奋的冯很快就了解了西部地区的语言,并对各国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她慷慨谦虚,善于命令,不需要翻译直接与他人沟通,这让国王和当地人民感到惊讶,并称她为冯夫人。
由于其美丽的外表和杰出的才华,他被乌孙国杰出的右将军列为妻子,这使得“冯夫人”的声誉在西部地区广为流传。匈奴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西汉的声誉悄然上升。
[img]373493[/img]
(2)临危受命,深入虎穴劝说叛逆者,化干戈为玉丝
乌孙国内的明争暗斗不断,冯与解忧公主默契配合,相互支持,平安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解忧公主的第三任丈夫乌孙国时任国王倒下,使国内政局不稳定。解忧公主冒险与北山将军乌一起屠杀,准备除掉他,但暗杀失败,受伤逃跑。西汉朝廷原计划由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接任国王。
北山大将乌屠本来想夺王位,趁机独自追杀泥潭,自立为国王。乌孙国内形势突变。如果处理不当,肯定会给乌孙带来灾难。匈奴可能会利用这一点,夺取乌孙的控制权,从而危及西汉在西部地区的根本利益。
汉宣帝连下两诏: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1500人赶赴敦煌待命,准备随时攻打乌就屠;西域都护郑吉紧急前往乌孙国调解。
自郑吉任命第一任西域都护以来,西域已正式列入西汉版图。
《汉书》载:“汉之号令班西域,起源于张骞,成为郑吉”。
西域有镇抚国家、保护西北道、统治南北道的重任。郑吉对西域很熟悉。她知道冯的丈夫乌孙右将军和乌就屠是至交。她也知道冯有很高的勇气和声誉,所以她建议自己出去劝说乌就屠。
冯毅然领命,独自赶往乌就屠营地。乌就屠系前国王翁与匈奴妻子生下的儿子和匈奴有血缘关系。起初,他没有给冯思一张好脸,叫嚣要请母亲家的匈奴派兵为自己做后盾。
冯笑着说:你知道西汉军队现在在那里吗?恐怕在你找到匈奴人之前,西汉军队就把你淘汰了!冯充分发挥了刚柔兼济的外交才能,向他宣布了正义,了解了利益,最终使乌屠认识到了形势,端正了态度。
为了找到一条现实的出路,乌就屠表示愿意降汉,放弃王位,并提出希望获得西汉朝廷的称号。凭借他非凡的勇气、智慧和威望,冯成功地完成了劝说乌就屠的使命,避免了西汉与乌孙之间的战争。
汉宣帝闻讯大喜,诏令冯念回国报职。
冯穿越山川到达长安时,文武官员到城外隆重迎接他们。长安的许多人夹道观察冯的非凡风格。汉宣帝当天召见冯,听取了冯关于在宫廷中劝降乌就屠的报道。
汉宣帝同意冯思的建议,公主的儿子元贵被乌孙国大昆弥(国王)打败,乌被屠杀为小昆弥。汉宣帝任命冯思为正史,任命两名官员为副使,前往乌孙国代表朝廷宣布法令。在古代,中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名妇女手持汉节,乘坐司马锦车代表朝廷到属国宣诏。
[img]373494' />
(3)不顾年事已高,冯颖主动请命到乌孙辅政
甘露三年(前51年),解忧公主之子、乌孙国大昆弥(国王)元贵席和小儿子迪席相继死亡。解忧公主的孙子和元贵席的儿子即位。经朝廷批准,70多岁的解忧公主回到了家乡,冯绍一起回来了。朝廷给了冯思良好的政治生活待遇。
黄龙第一年(前49年)解忧公主去世后,由于资质平庸、天性懦弱、治国无方,乌孙政局动荡不安。冯渴望国家的焦虑和国家的想法。不管年龄有多大,他都主动去乌孙安慰他,帮助他失败。
汉元帝深受感动,立即批准,并派出100名士兵护送。冯元到达乌孙后,与西域都府密切合作,说服乌孙国内各方消除差距,真诚团结,共同加强与西汉的联系,做好内外交工作。
出身侍女的冯因何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女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