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年初,李定国率军从云南出兵8万人,攻打湖南。由于准备充分,李定国势如破竹,先取元州、靖州,再攻桂林。清军遭遇巨大失败,清军主教练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img]372581[/img]
李定国占领桂林后,立即占领柳州、衡州等地,兵锋直接指向长沙。清廷听到这个消息,惊讶地派出了10万名军队来帮助他们。为了避开清军的边缘,李定国退出长沙,退出衡州,深入吸引敌人。清军教练、王子尼堪追赶,李定国设下伏击包围清军,赢得了所有胜利,尼堪被斩首,清军被摧毁。
李定国的桂林和衡州大捷震惊了整个清朝。不到一年,几个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再次掀起了抗清运动的高潮。黄宗羲赞道:“抓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败名王,震动世界。万历戊午以来,全盛世界都没有。”
[img]372582' />
李定国极大地阻止了清朝南下的步伐。此时,江南抗清运动层出不穷,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不断袭击清军据点。清朝厌倦了奔命,清朝内部甚至有与李定国划地而治的打算。当时,在汉人眼里,李定国就是重建河山的存在。与清朝的疲态相比,李定国可谓兵锋正盛,民心所向。许多人认为,明朝可以乘胜追击,收复国土,把满清赶回关外老家。
但历史和每个人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清军很快卷土重来,虽然李定国可以独立,但他无法逆转南明的坠落。1662年,缅甸将永久皇帝朱由锤交给清军将领吴三桂,随后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消息传来,李定国病倒,很快死亡,一代著名将军死亡。
[img]372583[/img]
1、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当李定国守卫云贵时,他爱人如子,同情下属,威望很高。如今,许多云南人仍然把李定国视为滇中的脊梁!直到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娥等人仍以李定国为榜样。张炳麟说:“祝我云南人,别忘了李定国!
李定国的仁义总能吸引广大抗清义者追随并奋斗到底。“湘桂大捷”后,李定国决定联系东南沿海地区的郑,成功攻打广东,以求复兴。如果你想去广东,你必须参加新会。“如果你克服了新会,你可以去广州。”。目前,光复广东与郑成功是当时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
[img]372584[/img]
1654年2月,李定国挥师入粤,一路势如破竹。四月,包围新会。此时坚守新会的清军(汉军)得到了清廷死战的命令:不能失去新会,人在城!为了保住新会,清军不止一次驱逐城市人民成为“炮灰”,李定国不忍屠杀人民,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进攻。清军放弃了李定国不忍伤害人民的“善良弱点”的最后一线底线。一方面,清军妖魔化李定国,蛊惑百姓,另一方面命令百姓每户贡献一人作为人肉军粮,其罪行令人发指。
清军的罪行终于帮助他们守住了城市,而城外的李定国则多次遭遇瘟疫和郑成功的承诺,最终围攻新会失败,南明再次遭遇巨大挫折。
[img]372585[/img]
李定国的仁义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但面对没有底线和原则的清军,这些仁义反而成了李定国的绊脚石。毫无疑问,对付流氓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牙还牙。为了彻底击败李定国,清军一方面加强了军事打击,另一方面重用了吴三桂、洪承类等汉人将军,为坚持斗争但意志不强的汉人提供了希望。很快,叛徒就出现在李定国身边。
李定国的义父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扛起抗清大旗继续奋斗。但很快四人内部就出现了内讧,孙可望地位上升膨胀,与李定国的矛盾激化。在李定国奋战的时候,孙可望在后面不断挖墙脚,导致李定国无法迅速扩大战果。后来孙李矛盾白热化,看到刀兵相见,李定国从大义出发,主动退守云南。但这样的妥协给了清朝一个机会,很快,抗清局势就失去了,南明又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
[img]372586' />
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2、不靠谱的队友
李定国知道,即使他的能力24小时不停地战斗,他也不能完全KO清军。如果他想完全恢复大明的河流和山脉,他仍然需要依靠每个人的力量。张献忠死后,包括李定国在内的四大将军制度是团结力量的写照。然而,这种所谓的集体领导制度并没有给团队带来民主氛围。相反,它没有统一的核心。几个人渴望尝试,最终造成了自杀的尴尬局面。
[img]372587[/img]
归根结底,仍然没有统一的领导人。虽然当时的四位将军都认为南明永历皇帝朱由锤是领导人,但这位领导人此时正在到处流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人。此外,即使朱由锤在四位将军身边,他也没有权力和士兵。他怎么能控制这些地头蛇呢?不仅李定国很沮丧,朱由锤也很沮丧,而且整个南明都被这种畸形的制度带到了一条无法翻身的沟里。
虽然制度杀人,但正是这种蹩脚的制度凸显了李定国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孙可望等搅屎棒,李定国的成就不仅仅是“两败名王”。
[img]372588' />
除了南明的内部系统,即使是外部联系,南明各部分的联系也是一个问题。在围攻新会议之前,李定国试图联系厦门沿海抗日清朝的郑成功,并同意一起攻击广东。然而,李定国前线的激烈战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郑成功却一动不动,最终导致了李定国无法弥补的失败。作为南明的支柱,李定国的失败导致了南明抗日清朝的形势再次陷入低谷。
由于自己的骄傲,郑成功的爽约。南明隆武年间,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见面,隆武帝赐名“郑”,时人称“国姓爷”,后永历帝称“延平王”。相比之下,自1630年参加农民起义军以来,李定国一直在与张献忠作战。张死后,李定国仍然坚持抗明。但清军入关后,出于民族大义,李定国选择与南明站在一起,联明抗清称李定国后半生的主旋律。
[img]372589[/img]
在那个资历和出身的时代,郑成功不喜欢李定国是合理的。郑成功没有回应李定国。郑成功认为,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对付清朝。
显然,郑成功过于自信。
李定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个著名的英雄,为生存而起,为后期的义舍生取义。幸运的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也看到了像《龙*传奇》这样高大的影视剧来纪念这位英雄。李定国一生致力于扫除奸夫。我相信看完这部剧,我们会呼吁英雄回来。
为什么李定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