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先原本是巴郡江州(今重庆)人。东汉末年,董和带领家人西迁。
后来,他被益州牧刘章任命为牛(bǐng)、江原县长和成都县令。蜀地物产丰富,当时奢华盛行,经商之家,穿得像王侯,吃玉液琼浆,到婚丧葬时,几乎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董和以自己的节俭行为为人树立了榜样。他穿着粗衣素食,到处都符合礼仪行为准则。当地的奢侈品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害怕它,不敢冒犯它。
由于害怕董和的严厉,县里的一些豪强鼓励刘章调任董和为巴东国都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成都县有成千上万的官员帮助老人和年轻人留住董和。刘章不得不让董和留任两年,然后转到益州县太守。他在太守任方面仍然像过去一样节俭。当他与周围的少数民族打交道时,他总是真诚地对待他,因此他深受南方少数民族的信任和爱戴。
[img]372553' />
清贫俭约
公元214年(建安19年),刘备平定宜州后,召集董和担任掌军中郎将军,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左将军、司马府事务的管理。他们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深厚的友谊和友谊。自董和居官以来,他一直在治理和安抚边境少数民族,并参与了军事和国家事务。20多年来,他的家人在临终时没有一石粮食的私人财富。
深受追思
诸葛亮在公元221年(章武元年)担任丞相时,警告下属:“要参与国家工作,就要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忠诚。假如关心区域小事,就很难相互通报信息,给各种工作带来损失。能够交换信息,就像扔掉破鞋子,得到珠玉一样;然而,人们苦于无法摆脱所有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徐庶)处理这些问题并不困惑。再次,董幼宰(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遇到不顺之事不周,即使往返十次也会起诉。如果我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一样勤奋忠于国家,那么我的错误就会少很多!“以前和崔州平(崔钧)初交,经常听到他对我的得失发表评论;后来和徐元直相交,总是受到他的启发和诱导。之前和董幼宰一起工作,他总是说不出话来;后来和胡伟度(胡济)在一起,经常听到他的建议。虽然我卑鄙而固执,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我总是和这四个人友好相处,这足以证明他们不怀疑直言不讳的好处。诸葛亮如此深切地怀念董和。
董和是谁?东汉末年刘备官员董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