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今中外的任何时期,军队对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存在都至关重要。最高统治者总是试图或牢牢掌握军队或给予强有力的限制。一旦军事权力下降或巨大,往往不利于国家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img]372458[/img]
然而,明朝历史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可以绕过皇帝完成所有调动部队的手续,私下调兵遣将!明朝内阁首辅确实有很大的权力,但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是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甚至民间谣言都叫张摄政,权力可见一斑。那么这种居正的权力是如何发展到如此之大,甚至可以染指兵权的呢?
[img]372459[/img]
从内阁的设立开始,明朝立国之初就沿袭了前朝的官员制度,设立了宰相。然而,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碰巧朱元璋不仅有强烈的权力欲望,而且不吃限制平衡的帝王术。他干脆废除了总理制度,直接统治了六部电影。这样,皇帝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公务,这让朱元璋很忙,这极大地涉及到他的精力和时间。朱元璋又成立了内阁,召集内阁大学士协助他处理公务。虽然大学士学位不高,只有五个产品,但他的权重很低,因为他可以接近皇帝的言论,直接听天空。
[img]372460' />
内阁大学士有一个巨大的权力——计划票,也就是说,大学士可以直接决定一般事情,皇帝关注或军事事件会再次提交皇帝审查,皇帝会用特殊的朱笔批评,写下自己的意见,但大多数时候皇帝的批评和大学士的意见往往是一致的,可见大学士对皇帝决策的巨大影响。
[img]372461[/img]
后来,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懒得处理政务,干脆把批红的权力直接交给了司礼监,司礼监负责印度太监的批红。这时,内阁和司礼监就会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结果,万历时期,这种平衡又被打破了。由于皇帝年轻,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基本负责国家的具体事务,但张居正与司礼监大太监冯宝达成了进退一致的战略联盟。这样,内阁转移的文件很快就会获得司礼监同意执行的批准。
[img]372462' />
即使张居正一封奏折送司礼监申请从外地派兵,冯保执掌的司礼监也会很快同意执行指示。虽然张居正不可能成为皇帝,但从朱家的后代中挑出一个,以他的地位和权力建立一个新的皇帝,问题并不大。据说万历皇帝犯了很多错误。愤怒的李太后曾经想支持鹿王取代它。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张居在这一刻加了一把火,估计万历皇帝很难不下台。当然,里面也有李太后和张居正纠缠不清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张居正都是明朝实力最强的首辅。
[img]372463' />
事实上,明朝的内阁学士和清朝的军用飞机大臣都是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虽然他们有权决定国家的日常事务,但他们的地位并不高。严格地说,他们大多更像皇帝的秘书,只有建议权。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很少有臣子敢直接挑战皇帝,而前唐宋时期随处可见,如包拯和宋仁宗。宋仁宗没有孩子,包拯直言不讳地建议尽快建立王子,以防止国家动荡,这在明清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明朝出张居正》等书籍,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不涉及任何影射或政治。
明朝最强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政权军权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