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形象
容貌
至于源义经的外貌,由于同时代人物的作品和描述中没有客观的描写,也没有生前画像的传世,后人只能通过想象和亲戚画像来推测。源义经死后不久集结成书的《平家故事》记载了源义经的容貌:“苍白的暴牙矮子”。约莫同时写的《平治物语》只记载源义经的母亲常盘是绝世美女,父亲源义朝是威严稳重的美男子。《义经记》是一本记载源义经英雄事迹的书,对源义经的容貌一言不发。后来在江户时代的猿乐(现称能)和歌舞伎中,源义经的容貌逐渐定调为帅气的贵公子形象,这当然直接关系到主角的期待心理和戏剧美化效果。
身高
至于源义经的身高,据说有人估计它的身高约为131厘米。
[img]371451' />
未死传说
由于“判官”的转变而成对接受事实的抵制,后来主要产生了两种源义经未死论的观点:
1、北行说:衣川馆之战后,源义经北逃,进入北海道。
2、成吉思汗说:衣川馆之战源于北逃,北海道渡海西进入蒙古,成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这一说法缺乏依据。
康子说:“1935年,黑龙江省克东县出土了一个刻有‘岛定’字样的日本瓷瓶。这一发现后,一些日本学者认为,被发现的酒瓶是由日本连仓时期在北方失踪的武士源义经带来的,源义经是震惊世界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出土酒瓶的地方是源义经的原住所。他们还将位于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附近的蒙族王公墓考证为成吉思汗墓,即埋葬源义经。这种奇闻不仅在报纸上大肆宣传,还被写成了《成吉思汗即源义经考》等作品。(由于缺乏实证,这一说法不被公众接受)
[img]371452' />
北行说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源于室町时代的“御曹子岛渡”。“御曹子岛渡”是记载源义经第一次去奥州,北渡到当时被称为“渡岛”的北海道时的各种冒险。随着北海道的发展和对当地土著爱努人的理解的加深,这个故事发展得更加深刻,甚至有源义经也成为了爱努王。
成吉思汗说
这种说法的原型最早出生在江户时代。当时有传言说,乾隆皇帝的御文中出现了“祖先姓‘源’,忌‘义经’,世出‘清和’,故国名‘清’。”一句话,还说《金史别本》记载了12世纪金朝繁荣时期一位名叫“源义经”的将军。
原传说是德国医生西博尔德,他曾旅日(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记载在他的作品《日本》中,后来在伦敦留学的日本学生末松谦澄以此为蓝本发表了毕业论文《义经再兴记》。
明治时期,日本积极维新洋化,向海外扩张帝国领土,尤其是物产丰富的满洲。在这种背景下,上述传说进一步演变为“成吉思汗说”。
[img]371453[/img]
大正年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成为了一名牧师。小谷被称为“爱努族救世主”。他致力于解决北海道土著人爱努人的相关问题。同时,他也听到了爱努人所信仰的上帝“オキクルミ“源义经的说法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为了调查传说的真相,小谷部收集了很多资料,包括源义经西行蒙古的说法。于是他去满洲、蒙古实地调查,1924年出版了《成吉思汗是源义经》(成吉思汗ハ源义经也)一书。成吉思汗说,这本书很快就广为人知,因为它符合当时帝国主义的扩张思潮。书中提出的推论主要有两个依据:
日语音读“源义经”ゲンギケイ“成吉思汗”很像日语音读“ジンギス”。
蒙古部落的徽章看起来像源氏家纹“佐龙胆”。
源义经有哪些轶事?有哪些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