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康熙晚年,清朝已经进入海关70多年了。朱的后代在明朝皇室有一些想法,几乎被杀死了。人们认为,当时反清复明的思想趋势非常弱。康熙南北伐的职业生涯也结束了。他开始思考清朝帝国的身份。他写了一封诏书,但在颁布之前就去世了。
[img]371271' />
雍正在整理康熙的遗物时,发现了这条诏书,大意是“找到明朝太祖的后裔,封上世袭的头衔,让他祭祀明朝的陵墓。”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此时,清朝廷认为,明朝的皇室后裔不能再掀起任何风暴。即使他们想振作起来,也不会有很多人回应他们。当时,辫子已经牢牢地长在每个人的头上。
[img]371272[/img]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封前朝皇室为侯,甚至是王的传统,这就是所谓的“两王三恪”制度。封王负责祭祀祖先的寺庙。要这样做,我们应该表达对前朝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标榜本朝的继承传统,表明我们是前朝合法正统的继承者。在康熙看来,清朝是明朝的继承者。
雍正看到诏书后,立即实施。我在镶白旗中找到了一个叫朱之琏的人,把他抬进了上三旗的正白旗,封朱之琏为侯,负责去南京和昌平祭祀明朝祖先。据说朱之琏是明太祖第十三代简王朱桂的后裔。
[img]371273' />
有些人一直怀疑朱元璋的后裔是否真的是朱元璋的后裔。但对清朝廷来说,这并不是很重要,即使是假后裔也更好。无论如何,清朝廷这样做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实现自己的目标。清朝廷声称给了明朝前所未有的高贵地位,“超级轶事古代”,事实上,这个一流的侯只是一个著名的侯。
乾隆年间,乾隆将爵位改为“一等延恩侯”。这位侯爵继承了11代,最后一位延恩侯在民国时被废除。
[img]371274[/img]
最后一个延恩侯叫朱玉勋。当他到达时,虽然有侯爵,但他已经很穷了。他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鞋子也坏了。1924年9月,朱玉勋进入紫禁城见到逊帝溥仪时,他借了别人的衣服。
不久,溥仪被赶出紫禁城,跑到天津。延恩侯朱玉勋还借钱到天津表示忠诚。直到朱玉勋,清朝的延恩侯结束了,清朝也死了。
康熙留下绝命诏书受什么影响?雍正看到后为什么立即封朱元璋的后代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