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成公主入藏的风景和名气相比,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与吐蕃亲吻的金城公主却鲜为人知。这位弱女子,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在时代的背景下默默承担着超越自己能力的责任。然而,与文成公主和亲后交换的20多年和平不同,金城公主的努力并没有停止两国之间的无尽战争。
金城公主的生父是武则天儿子李贤的次子李守礼。然而,由于张贤的王子李贤被武后废除,金城公主和他的家人被送进了冷宫,十多年没有离开庭院。直到武后统治后期的圣历第一年(698),李守礼才被授予国王。此后,金城公主被唐中宗李贤收养,恢复了正常的皇室身份,结束了悲惨的监狱生活。
金城公主前半生的悲剧注定了他人生的悲剧。
[img]369753' />
一、和亲情况
正如前面提到的,唐蕃和亲之举是两国政治目的强烈下的妥协。
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保持着强烈的政治和军事压迫,亲属象征着回归和庇护,带来了长期的和平,就像文成进入西藏后20多年没有开始战争一样。
当中原王朝为了和平或势均力敌下双方为了获得战略缓冲而和平时,其意义和作用大大降低,汉匈早期和平就是这样。
不幸的是,金城公主进入西藏是后者。这一次,和平是唐番内部政局不稳定,寻求外部和平的政治妥协。
[img]369754' />
自松赞干布去世以来,吐蕃的军政权力已经进入了陆东赞的手中。在此期间,吐蕃开始向西北和西南扩张。唐番之间爆发了两场大规模战争,以争夺吐谷浑的故乡。结果,唐军被打败了。
然后,占领青海地区的吐蕃开始攻击河源和西部地区的唐朝。河源地区因名将黑牙而守卫良好,多次在主动防御中击败番茄军队。在局部情况逆转后,唐廷一举恢复了安西四镇,不想在素罗汗山再次被打败。因此,双方在西部地区和河源地区处于势均力敌的阶段。
唐蕃之间的矛盾逐渐聚焦于西南方向的南诏诸部。
就在吐蕃赞普器弩解决了权臣关于钦陵及其代表的加尔家族势力的问题时,长安四年(704)器弩在征服吐蕃属国尼婆罗门时死于军队,吐蕃因王位争夺而陷入混乱。
《旧唐书》载:“国中大乱,合法竞立,将竞争权,...人畜疲惫,财力贫乏。”
在内忧外困的时候,器弩悉弄的母亲力挽狂澜,立其子赤德祖赞为赞普,担心唐乘其败,第二年迅速遣使赴唐请婚。
此时,唐朝正处于武后与唐中宗的权力交接之际。此外,北境后突厥复叛,东北契丹、奚更同时出兵响应。因此,当吐蕃使者带着礼物到达长安时,唐中宗允许金城公主入藏。
作为中宗养女皇室的宗族,金城公主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虽然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她个人意愿的文字。
[img]369755' />
二、金城结婚
唐中宗再次登上宝位,仍难以控制权力,国家权力被魏后、太平公主等为其复辟出力巨大的人瓜分。景龙三年(709)10月,吐蕃派大臣尚赞、明知猎等人到长安迎亲。
唐中宗本想以熟悉吐蕃情况的侍中纪为使,熟料纪为使。依靠魏后的亲密关系,他多次拒绝不熟悉边事。中宗想让中书侍郎赵彦昭为使,但也被拒绝了。最后,他不得不派左晓伟将军杨矩为使臣,护送金城入藏。
唐玄宗李隆基:唐之盛是由他造成的,也是因为他的失败
景龙四年(710)春,唐中宗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出嫁大军,对吐蕃使者“以公主幼儿为宗旨,割慈远嫁”。和亲后不久,李显也于当年5月去世。此后,李隆基发动政变,迎接父亲李丹继位,为唐瑞宗。两年后,他向唐玄宗李隆基屈服。
三、和亲失败
金城公主未能与文成公主相提并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次和亲并没有给唐蕃带来长久的和平。金城入藏时,瑞宗继位后,吐蕃攻杀唐监察李志古。
四年后,也就是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国内形势逐渐稳定的吐蕃,因河源不成,发兵10多万入侵河涛。唐玄宗愤怒地派薛纳领兵痛击番茄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斩敌数万,桃水断流。
此后,唐朝和吐蕃在河陇边塞爆发了多次小规模战斗。由于唐朝的繁荣,吐蕃经常失败,多次奉表求和。最后,开元21年,赤岭树碑划定了界限。在此期间,由于金城公主的功劳,双方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
[img]369756[/img]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开元24年,吐蕃再次出兵攻破唐之要塞,属于国家小勃律。唐玄宗立即撕破和平面具,从25年到27年多次击败吐蕃,双方关系恶化到不可复加的地步。
开元二十九年,金城公主在逻点去世,吐蕃遣使高恳求和,唐廷不允许,双方在陇右地区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在进入西藏和亲的30多年里,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几乎没有断绝。尽管吐蕃多次以金城公主的名义寻求和平,但金城公主在其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双方的战争和妥协只是为了考虑彼此的力量。
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一般都是那个时代的弱者,被动地承载着男人通过战争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景。
更可悲的是,金城一个人去了西藏。即使在形式上,它也无法维持两国之间虚伪的和平。这是一段政治婚姻,两国不断战斗。金城公主的生活自然不会幸福。
远离异国他乡的金城公主,如果回忆起被囚禁在后宫的岁月,不知道她更愿意选择哪种不幸的生活方式。
金城公主和亲的真相是什么?受国家和时代伤害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