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1276),字叔章,南宋抗元名臣,衡州人(今湖南衡阳人),历任南安司户、祁阳知县、临安府尹、湖南提刑、湖南安抚使、湘潭知县、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
[img]369041' />
德佑元年(1275)元军大举南侵时,李菲被命令冒着生命危险,率领潭州(今湖南长沙)军民奋起进行英勇保卫战,坚守城市4个月,重创元军。最后,由于孤立和无助,他的家人在城市破裂后自杀了。
不畏权贵,得罪奸相被罢官
李菲的高祖父李生被录取为进士,在官方享有诚实的声誉。在靖康的变化中,当金人打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时,他用刀刃强迫父亲。李生站起来反抗,父子俩都死了。随后,李菲的曾祖父搬到衡州定居。
由于从小深受祖风影响,李霏天生聪明机警,从小就有报国大志。一开始,他以恩阴教南安司户(司户为官名,负责当地户口、钱粮、财产等。南安县今天在福建泉州),后来担任祁阳县尉。他因救灾救荒赢得了政治声音。然后,代理祁阳知县,把这个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朝廷征召他为湖南省安抚司的工作人员。当时,永州各县盗贼成群结队,普通人吓得四处逃跑。朝廷多次招待他,一年多没有平静下来。抓贼先擒王,李霏与参议邓炯调动1300名精兵攻破盗贼巢穴,迅速抓获盗贼首领蒋时选父子,余党随后平息。
当李菲代表湖南湘潭知县时,北方大片土地沦陷为元军。战争紧迫,征收的税收大幅增加。湘潭县很多大家庭不愿意交税。他们的前任知县束手无策,不敢冒犯他们,所以他们不得不向普通人纳税。李菲工作公平,不回避权贵。他要求按照核实的户籍缴纳税款,这是一个很大的平均税收和服务。
[img]369042' />
咸淳元年(1265),李霏被重用为临安府尹。临安是南宋的政治中心,临安府尹头上直接顶着皇帝和首都的各种权贵,因此很容易得罪朝中大臣。当时奸臣贾似道当权,前任府尹事无巨细地告诉宰相贾似道才能实施,而李霏则偏不禀告。福王府强迫他人死亡,贾似道极力营救。李霏坚持法律,写信反复辩论,最后将凶手绳之以法。有一次,李菲出去检查火器的制作情况,发现有人不按规定制作火器,问原因,回答说:“是贾似道的家人。李菲立即依法对此人施以杖刑。贾似知道后大怒,指示台劝大臣诬陷李霏犯贪赃罪,罢免了他的官职。
临危受命,带领3000名壮士死守潭州
1273年,蒙古军队南下大举,一路势不可挡,攻下华中重镇襄阳、樊城,导致南宋门户开放。在元军“屠城令”的威慑下,沿途的州县纷纷望风而降。元军顺汉水长驱东下,强渡长江,次年鄂州投降。元右丞相阿里海牙率领元军南下到湖南。
1275年3月,元军攻打岳州,驻军以城降。4月,江陵落下,常德府、鼎州、礼州守将陆续出降。元兵继续南进,围攻潭州。当时,贾似道率领13万军队和数千艘战舰迎战敌人,但他在安徽芜湖崩溃。无奈之下,贾不得不恢复李菲的官职。
此时,形势已危在旦夕,潭州以北已被元军占领,潭州守军已外调,元军游骑已进入潭州附近的湘阴县、益阳县等。李菲的朋友建议他不要上任。他泪流满面地说:“我不知道怎么谋生吗?我的世界受到了国家的善良。虽然我被遗弃了,但我仍然想报道。幸运的是,我用我的家来许下我的国家。”
此时,李菲的心充满了国家仇恨和家庭仇恨。他一心想着抗元到底,为国家服务,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个人安全。上任前,李菲的一个女儿不幸去世。他忍住了心中的悲痛,想起了自己的重任,毅然流下了眼泪。
1275年7月,李菲在难民潮中逆行抵达潭州。他一到达潭州,就含泪将幼子裕孙和家谱送出城市。孙子傅叔叔刚在温州侄女家结婚,都幸存了下来。
在匆忙招募军队时,李菲勉强招募了不到3000人。与此同时,他动员村里的强大领导人召集民兵作为准备救援。他还与西洞曼交朋友,作为声援,修理器械,储备粮草,在河里设置围栏,修建营地,命令刘孝忠领导军队。
李琏最初的想法是抵御城门外的敌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元军进攻太猛,战争恶化得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李琏派将军在湘阴带领军队抵抗,并在战争中死亡。9月,军队被派出城市抵抗。军队没有时间出发,元军已经包围了潭州城。
李霏慷慨激昂地登上城墙,“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
十月,元兵攻打西营,刘孝忠等人奋起抗战,李霏冒着箭矢亲自督战。经过三个多月的苦守,宋军几乎弹尽粮绝,李霏“日以忠义鼓励其士兵”,带领军民坚持抵抗。随着围城时间的推移,城里的箭很快就用完了。李菲命令人们打磨废箭头,收集民间羽扇作为箭羽,并立即修复了大量箭头。城里的盐很快就吃光了,李菲拿出府库里的积盐席,烧成灰再煮,提取盐供军民食用。粮食不见了,就动员大家捕雀捉鼠充饥。李菲亲自安慰和慰问伤者,给予医疗,日夜巡视城防,与军民同食共睡,鼓励士兵们每天以忠诚杀敌。宋史中这样描述这场惨烈的战斗,“死伤相借,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袁右丞相阿里海牙率领军队一路招降。他认为军队很容易从潭州撤军,所以他派南宋将来招降。李菲当场杀人,宣布抗元决心。
[img]369043[/img]
不怕强敌,城破后全家殉国
由于孤立和无助,到12月,潭州市的形势更加危急。更糟糕的是,守城将军被枪击中,瘫痪,无法站起来,将军们松懈。看到城市随时可能破裂,一些士兵哭着谈论投降。李菲骂道:“国家通常善待你,是为了让你今天为国家服务。你只是坚持下去,谁会这么说,我先杀了他!”
除夕之夜,元兵登上潭州大门,刚打退,马上像蚂蚁一样蜂拥而至,附墙而至,城市破裂。衡州太守尹谷(字务实,被聘为参谋)得知元兵已经登上城市,于是积薪闭户,全家人坐在一起自焚。听到这个消息,李菲惊叹不已,用酒祭奠,叹了口气:“务实真人,先我就义!”
那天晚上,他亲自写下了“忠诚”作为命令。和下属和工作人员一起喝完酒后,他来到长沙小西门的熊湘阁,把剩下的金子都给了身边的心腹沈忠,对他说:“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我应该死。我的家人不能羞于俘虏。你杀了我,然后杀了我。沈忠伏地磕头,喋喋不休,说绝对不行。李菲毅然决定命令他执行。城已破,元兵随时可能到来,沈忠不得不含泪答应,拿酒让李霏的家人喝醉后,将全家19人用刀杀死,“菲也引颈受刃”。
沈忠放火烧了熊湘阁,然后回家杀了妻子,然后纵身火海。
消息传出后,城市里的人民深受感动,杀害了烈士,并发誓死亡不是元军的俘虏。宋史记载,“更多的家庭自杀,城市没有虚拟的井,吊林者累累”。在城市破裂的前一刻,数百名岳麓学院的学者仍在背诵诗歌和书籍。元军进入城市后,这些软弱的学者受到了激发,拿起武器毫不犹豫地冲向敌人,最终全部死亡。
明成化五年(1469年),后人在他殉难的熊湘阁修建了“李忠烈祠堂”,以纪念李琏。李东阳是湖南茶陵的大学士和户部尚书,他在《长沙竹枝词》中称赞了李琏的正直:“马殷宫前的河流流淌,定王台下的暮云收获。有井犹名贾太傅,每个人都祭祀李潭州。”
谁是李澍?抗元名臣李琏,全家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