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人生辉煌的巅峰,往往是悲剧开始的起点。对兰陵王来说,最大的悲哀是出生在一个疯狂的帝王家族。北朝成立以来,仅仅28年,就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互相折磨,兄弟互相惨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疯狂。虽然兰陵王外貌柔美,军功显赫,但他一生都很谨慎,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但他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悲剧命运。
《北齐书》载:长恭“历司州牧,青英二州,颇受财货。“门口经常有行贿的人进进出出,让普通人说三道四。但目前尚不清楚贪人钱财的目的是什么。据他自己说,这是为了污染自己的名字,避免被朝廷憎恨。芒山大胜后,武成赏其功,为他买了二十个美妾,但他“只受其一”,就是怕太张扬,被人羡慕。又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全烧之。也就是说,在他死前,他烧掉了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从他待人处事、慷慨仁义的性格特征来看,他不像一个贪财好色的人。许多史家认为,高长恭故意贪财自污,以避祸。
[img]369021' />
《北齐书》载:及在定阳,属尉相愿谓:“王既受朝寄,怎么会这么贪残?"长恭未答。相愿说:“芒山不是大捷吗?恐怕威武见忌,欲自污?"长恭说:“然。“相愿说:“朝廷若忌王,在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安身术。相愿说:“王威名太重了,最好在家养病,不要干涉政事。生活在这样一个可怕的帝王家庭里,你不能紧张。从此,长恭每遇战事,都称病不出。为了避祸,故意“有病不治”。有一次,江淮寇扰,兵事告急,他怕再拜将,竟自责:“我去年脸肿了,今天为什么不发呢?“我真的很想把脸肿成病人。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与他的祖先相比,他更加放荡和残忍,但杀死他的亲戚并不软弱。公元565年的一天,当高纬与兰陵王谈到芒山之捷时,他人情地说:“入战太深,后悔失败。”当兰陵王听到他的兄弟如此爱他时,他感到兴奋、热情和深情
他回答说:“家庭事务很善良,但没有意识到。”正是这句亲密而忠诚的话给他造成了一场灾难。历史记载:“皇帝认为它被称为家庭事务,所以他避免了它。”在谨慎的后主高伟看来,家庭事务是我的高伟,而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我开始怀疑兰陵王是否想取代它,并想把“国家事务”变成“家庭事务”。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即将来临,整天恐慌不安。虽然他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他无法逃避“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命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去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然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极度悲愤,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何辜于天,而且被毒!郑妃劝他说:“为什么不要求见天颜呢?天真的郑妃认为这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种误解,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挽回生命。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索要一句话是没有用的。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难道不是被无辜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为何可见”,然后一饮而尽,毅然离开了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兰陵王死前烧掉了所有的债券。当时只有30岁,死后埋在都城邺(现邯郸临漳县)以西。兰陵王的重要军事统领,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结束。四年后,失去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勇摧毁,几乎所有的高后代都被屠杀。
兰陵王的两个兄弟也死在他们的九叔手里。河南大哥王高晓瑜因劝胡皇后不要和臣子玩握手游戏,奸臣诽谤,引起高湛大怒。他强迫这个从小一起玩大侄子喝37杯酒,然后命人在回家的路上强迫他倒毒酒。高晓瑜非常不舒服,于是他倒水死了。三哥河间王高孝婉听说大哥被毒死后,天天扎草人射箭,以泄怨。不久,高湛听了诽谤,将其抓入宫中鞭刑。高孝婉不称陛下,直呼“阿叔”。高湛怒不可遏:“谁是二叔?敢叫我做叔!“高孝婉也很固执,不但不改口,反而问:“神武皇帝的孙子,文襄皇帝的儿子,魏孝静皇帝的侄子,为什么不叫叔叔呢?高湛闻言暴起,亲自用大棒打碎侄子的两腿胫骨,使其活活痛死。
北齐高孝婉、高孝瑜、高长恭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