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重秀,原名铃木孙重秀,又称孙,是铃木左医生的儿子。重秀天文三年(1534)出生于纪伊杂贺庄。绰号“杂贺孙市”,带领杂贺众与信长作战,让信长头疼。
纪伊国杂贺乡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但战国时期从此产生的杂贺铁炮众,却不期而至地成为响彻纣内不可忽视的力量。杂贺的首脑也叫杂贺孙市,这个人的神秘不亚于伊贺上忍。他是铃木的重要意图吗?〔佐大夫〕、没有人能确定和证明重秀、重次,或者铃木家族中的其他人。@ 当时,杂贺及其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以铁炮为主要武器的分离势力。同时,他们还雇佣了兵团,包括唐川中、根来寺和杂贺守卫。其中,孙市领导的杂贺众是最强大的。织田信长与三好三人作战时,孙市曾隶属于或受雇于织田军,但随后织田氏与石山本愿寺作战。作为一个一向宗教的信徒,杂贺人站在信长的敌对阵营里。本愿寺杂贺众的协守固若金汤,信长的第一轮进攻被打退,将军佐佐成政受伤,野村越中战死。1577年,信长统率十万大军攻打纪伊、根来寺等势力,迅速将孙市逼到求降的境地。失去了杂贺的支持,本愿寺终于沦陷了,本愿寺似乎上人逃到了纪伊鹭森。1582年,织田信孝再次攻杂贺,战斗激烈时,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的变化,信长自杀,织田撤军。随后,孙市站在德川家康一边,与丰臣秀吉作战,1585年,秀吉进攻杂贺,在藤堂高虎的策划下,孙市战败,在粉河自杀。据说是孙市三男铃木重朝,后来出仕秀吉,关原战败后成为浪人,最终依附于水户德川家。
[img]368993[/img]
铃木重秀
铃木重秀战术:钓瓶击:
钓瓶击是日本纪伊的“杂贺党”在16世纪战国时期使用的一种火绳枪游击战术。由于钓瓶击有很多争议,甚至是否存在还有待验证。以下是对“钓瓶击”的最合理解释
“钓瓶击”一般被认为是铃木重秀(杂贺孙市)创造的以杂贺党为代表的独特火绳枪战术。“吊瓶击”是“钓瓶击”的误传。
1、“钓瓶击”的战斗原理
从字面上说,“钓鱼”是指“诱惑”,首先安排伏击部队在森林、河岸等隐藏地点伏击,然后引诱敌人部队假装,短射击后迅速撤退,引诱敌人移动到伏击地点,然后伏击部队发动猛烈的齐射,使敌人遭受巨大伤亡。
伏击地点一般在山区、谷地、灌木和森林中。纪伊那多山多林本身的地形为使用渔瓶击创造了条件。以敌人短时间内无法逃脱为原则,选择更隐蔽的地方伏击。诱使敌人部队撤退后,从敌人侧面发动攻击,以确保不会伤害自己的人。“瓶子”是指这种依赖双面攻击的战略。敌人就像钻进一个小瓶子。
钓瓶射击小组由四名成员组成,一名专门针对射击;一名负责火药量;另一名负责火药,然后是弹丸;最后一名负责从后面调整火绳的位置,以确保射击成功,最后交给射手完成一轮射击。
由于火枪和火药不能同时安装在枪管中,虽然不排除一组四个人使用多把火枪,三个人填满后交给射击手的可能性,这可能是有争议的。
[img]368994[/img]
铃木重秀
2、战术上的“钓瓶击”差异
与当时其他火绳枪战术相比,钓瓶击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射击的连贯性和突然性。
通常,如果一个人使用火枪,每两枪之间的间隔约为一分钟。简单计算,信长的“三段击”每组每半分钟开一枪。杂贺孙毅轮流用两组组击,间隔只需20秒左右!
这种野战伏击部队在短暂攻击后立即撤离,消失在恐慌的敌人的眼中,不仅会使敌人遭受巨大的损失,即使没有完全歼灭敌人,也会使敌人的士气下降,疲惫不堪。与岛津家族的“钓鱼野伏”相似,区别在于钓鱼野伏击是主要部队,钓鱼瓶击是一种游击战术,分散部队,从各个方向遏制敌人,一个接一个地击败敌人。
3、意义
由于如此精确出色的战术和大量的铁炮,杂贺党可以帮助本愿寺在石山战役中与全盛时期的信长相持10年。织田信长终于在天皇的帮助下占领了石山御坊,但即便如此,撤回纪伊的杂贺人仍在骚扰信长的势力。
铃木重秀的钓瓶打法是怎么回事?具体是怎么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