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勤奋好学的人,我们自古以来就能说很多。孔子韦编三绝,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他们的故事一直影响着我们。今天要告诉你的主人公和他们一样勤奋。我们一定听过他的故事,他是我们老师经常提到的匡衡。小时候匡衡家没钱点灯,就凿墙偷光学习。多勤奋啊!但语文教师却很少提及匡衡长大后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解决疑惑。
[img]368010[/img]
@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历史故事。正如我们所知,匡衡家境贫寒,但他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平凡生活,还开始追求童年的知识。他必须做一件事才能命名最多。那就是凿壁偷光。匡衡家很穷,买不起读书写字的灯油,但这并不能阻止匡衡读书的决心,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邻居点灯的灯把墙凿破读书。当时年轻的匡衡就有这种意识,真的不容易。根据我们想象中事物的发展,匡衡长大后也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但现实很骨感,匡衡的努力学习却没有得到多大的回报。
[img]368011[/img]
科举制度在当时的汉代已经非常成熟。@ 也需要有真正的能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匡衡也很努力,但他多次考试都没有取得好成绩。最后,他勉强考上了一名小官员,没有取得多大成就。但之后,匡衡开始迎来人生的巅峰。他首先解读了我们熟悉的《诗经》,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最终得到了皇帝的欣赏。皇帝也很重视他。首先,他提拔了他的官职。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匡衡在做官方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他不断提拔匡衡。匡衡的确很幸运,官职终于升到了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宰相。
[img]368012' />
也许是花花世界迷失了眼睛,自从匡衡成为宰相后,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依靠皇帝对他的重视和权力,他开始贪污,鱼民对国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匡衡没有人敢反抗他,所以他更加肆无忌惮。最终,皇帝也发现了匡衡所做的一切。于是他削去了官职,于是匡衡又变成了穷人,甚至被当时的人唾骂。更讽刺的是,匡衡被贬后回到了小时候住的小屋。他因为这个小屋而出名,最后死在这个小屋里。
[img]368013' />
我相信你看到的解释也必须理解为什么很少有老师告诉你匡衡长大后的故事。毕竟,腐败并不符合我们目前的主流价值观。
凿壁偷光的匡衡考上名字后 为什么心态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