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条约
与此同时,长州藩遭到了英美法荷联合舰队的报复攻击。由英国东洋舰队司令库巴指挥的联合舰队共有17艘军舰,配备288门大炮、5019名士兵和3艘联络船。9月5日,舰队开始攻击下关,轰炸了三天,摧毁了所有炮台。虽然长州军队顽强作战,但由于实力悬殊而失败。这一事件是“长州政策甚至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9日,长州藩主派高杉晋作为宋户刑马家老的讲和使者,前往联合舰队,与库巴签订了放弃繁夷的“下关条约”。
第一次征长战役
8月24日,幕府通知各藩出兵,追究长州兵在“禁门之变”中进攻京都皇宫的责任。张藩主德川庆胜率领的三家之一的讨伐军,共有6藩15万兵力准备讨伐长州。但各藩遭受财政困难,对幕府恢复参与交代制怀抱反感,因此没有战斗意图,军队行动缓慢。讨伐军参谋、萨摩藩士西乡隆盛提出了假长州人处罚长州激进派的妥协方案。12月9日,长州藩保守派为“恭顺投降”,切腹三名熙熙攘攘的夷派家。第一次征长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在内外攻击下,长州藩屈服于幕府,保守派掌握了藩政,下令解散诸队,惩罚尊华派志士,严重打击了长州藩刚刚形成的尊华势力。晋化名谷梅之助,作为避免迫害,从家中潜入九州筑前藩的维新女士野村望东尼平尾山庄隐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长州藩倒闭势力不仅没有解散,而且团结内部,加强军事训练,准备与幕府进行最后的决战。
[img]367298' />
以武力夺取藩政权
就在长州藩倒闭势力陷入困境的时候,死于筑前的高杉晋决心用武力夺取藩政权,与幕府斗争到底。于是他潜回下关,秘密联系诸队安排起兵。1865年1月14日,晋作在下关功山寺举兵。他列举了藩内保守派奸吏的罪恶,呼吁人民真诚地为国家合作,挽救国难。在豪农豪商的热烈支持下,他们组织了“庄屋联盟”,发誓要组织农民起义,并给予大量的财力物力帮助。1月28日,晋作动员伊藤博文的力士队迅速占领下关伊崎俱乐部,夺取了大量军费和武器弹药。2月1日,晋作发表“讨奸”,率部与保守派军队决战绘堂,一举夺取藩政权。
继续实施“富国强兵”政策
倒闭派掌权后,晋作准备出国考察西方富国强兵的经验,但长崎的英国军火商古拉伯劝他此时不要出国,应该留下来提倡开港,这样长州藩就可以从英国获得大量新武器,晋作深以为是。高杉晋指出,要在不辱国体的情况下开下关港,只有这样才能割据富国。否则,不仅赶不上幕府和萨摩藩的实力,最终还会陷入外夷妖术。因此,他留在藩内处理军国大事。从10月到12月,他先后担任藩内“使用所役国政方”(政务机关长官)、“海军兴隆使用挂”(负责海军建设的官职)、下关“越荷方头人座”
(收购北陆道七个藩国运来的货物的机构官员)和下关“伊崎新地都合役”(行政官职)。1867年7月,他再次担任海军提督(司令)。晋作等人在“富国强兵”、“殖业产业”、在“开港贸易”现代化政策的指导下,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例如,打破封建门阀和身份制度,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改革军事制度,实施军备现代化;开展港口贸易,发展工业,使长州藩日益巩固和发展为“分离倒闭”基地。
[img]367299[/img]
第二次征长战役
庆应2年(1866年)1月21日(据说是1月22日),在土佐藩坂本龙马、中冈慎太郎、土方九元仲介下,晋作与桂小五郎、井上闻多、伊藤俊辅(伊藤博文)在京都与萨摩藩形成了萨长盟约。
五月,与伊藤俊辅一起被命令前往萨摩,并在长崎单独购买了新战舰“丙辰丸”。
1866年6月,晋作为全藩军事指挥官,担任海军总督,冒着枪林弹雨乘坐军舰“丙辰丸”亲自指挥,参加大岛小仓反击战,击退幕府舰队,夺回周防大岛,使长州藩彻底胜利。战场上,这位英雄曾吟诗道:“赫赫东藩八万兵,袭来屯在浪华城,我曹快死果何日,笑着四邻闻炮声。从诗中,我们可以想象他指挥自若的场景。
当明治维新胜利的曙光依稀在望时,樱山疗养的高杉晋因肺结核于应庆三年4月14日(1867年5月17日)在下关新地去世,死于奇兵驻吉田,不到28岁。未完成的死亡之句是“おもしろき
こともなき世を おもしろく(让这个无聊的世界变得有趣)
有人认为,“为什么会这样?不正常的世界!只是因为他骑马,他觉得马皮圆”这首歌是在戏弄高杉。把它的外表和历史角色联系起来真的很有趣。
高杉晋作是明治维新历史长卷中值得关注的英雄。它的政治生涯是短暂的,但却有声有色,威武雄壮,到处都是惊涛回澜。在幕末各种政治力量重组的过程中,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往往未雨绸缪,机智纵横。高杉晋的人生观虽有不足,但其思想却在不断发展和成熟。它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与时代变迁的脉搏一致,不愧为维新先锋的称号。
[img]367300' />
后来,由于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和大村益次郎的要求,晋作被接入靖国神社,与其他革命先驱一起受到表彰和崇拜。
据说晋作于1866年成都々易三千世界の鸦を杀し、ぬしと朝寝がしてみたい"(三千世界鸦杀尽,与君朝睡到天明)对木户孝顺。
伊藤博文在他的突出纪念碑上写道:“如果你想像雷电一样动,像风雨一样动,让人目瞪口呆,无法正视。我比不上东行高杉君。”
有人用“仰天大笑出门,我们这一代是蓬蒿人”来评价他;高杉晋爱酒爱美,也有人评价他为“醉卧美人膝,唤醒天下权”。
高杉晋参加了哪些战役?他的评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