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越南语:Lê L?i,1385-1433年),越南后黎朝开国君主,后人称黎太祖(Lê Thái T?)。
黎利出生于越南清化,原本是当地的绅士。1418年,他发动了蓝山起义,声称是平定王,呼吁各地反明独立。经过十年的抗明战争,明宣宗决定罢工,越南恢复了独立。不久,黎利成立了皇帝,建立了后黎朝。
此外,黎利获得明朝承认其对越南的统治,以维持中越的邦交关系。
黎利来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一个富裕家庭。据史书记载,黎利的曾祖父黎教游经这里时,他认为这一定是一个好地方,所以他定居了。三年后,他发展成了一个可观的行业,从此“世为一方君长”。黎教的儿子黎汀(黎利的祖父)继承家业时,已经是“拥有1000多人”的巨人了。
早年生活
1385年8月初六(陈朝昌符九年),黎利出生在雷阳主山(父亲是黎汀的次子黎旷,母亲是雷阳主山人郑苍)。他年轻的时候,陈朝政局正日下滑,胡季犁篡陈,明朝派军攻越。
明朝占领安南时,黎利对明朝的态度和中越历史文献略有不同,主要在于黎利是否担任过明朝的官职。
[img]366102' />
越南文献指的是,面对明朝的各种策略和诱惑,李莉仍然没有被官方爵士感动:据《大越史记》记载,明据越南后,他对当地人民采取了劳动和招降两种手段,而李莉则“不被官方爵士感动,也不害怕权力。”后来,他觉得后陈朝的抗明活动是无望的,所以他“隐藏在森林里,专注于策略,吸引聪明的人,招募流离失所的人”,以反映阴谋。
中国文献是指黎利降明后当官的另一张照片:《明史》中载道:“利初仕陈季扩为金武将军,后归正,用于清华府俄乐县检查。”这篇文章提出,黎利曾向明投降,并被授予官衔,但暗中有一些计划。
至于以上两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李莉本人也说了一句值得注意的话。他曾经向大臣们回忆说,明朝统治越南时,他曾经说过:“一切都是为了奉献,冀其免祸,一切都是为了伤害我。”
蓝山起义
黎利对明朝的统治不满,所以他隐居在山林中,交出英雄,召集流亡人民。1418年2月(明永乐16年正月),黎利决定在蓝山乡出兵,自称“平定王”。当时除了黎利,还有潘僚、郑公证、李饿等起义军,但很快就被明军打破了。
[img]366103' />
明军得知黎利起义后,便派马旗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敌人到洛水(清理锦水),用伏兵将其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随后,黎利移军到灵山(根据陈仲金的研究,到灵山在清华),途中被明军追捕,被俘获了不少军民及其家属。黎利率残兵驻扎在灵山。此后,从1419年(明永乐17年)到1424年(明永乐22年),黎利以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主要据点,多次与明军作战,各有胜负。在此期间,黎利得到了开国重要功臣阮迅的归属。
军势壮大
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黎利听从黎只“易安险要,地大人民,...稍定易安,以为立足之地”的建议,一步步向该区推进。1425年(明洪熙元年)行军期间,李莉得到越南人民的支持。李莉还向人民约定了三章,宣布:“人民长期以来一直在虐待政府。他们到达州县,秋天没有犯罪。非伪官(明朝政府)的牛谷,虽然很饿,但不能滥用。凭借严格的军纪,黎利军所到之处,都得到了群众的回应,“相与并力围彝安城(今彝安河兴原县)”。尽管这座城市仍被明军坚守,但其辖区已被黎利占领。
由于明军主力集中在易安城,其他地方防务薄弱,黎利便转移视线,征服新平、顺化等地。当时,黎利军占领了南部的土地(相当于越南的中部),并向北派遣了东都(今河内)。1426年10月和11月(明宣德的第一年和10月),黎利军在重要的战役中击败了明军,迫使明朝的军事力量仅限于几个被包围的城市。
[img]366104' />
击退明军
随着黎利军队的不断壮大,明征夷将军王通与黎利议和,黎利最初同意了。然而,王通暗中向明廷求助。黎利得知后,继续派军攻击明军驻扎的城市。
明廷得知战局不利,便派刘升为主将,率十万军队南下剿乱。刘升于1427年10月(明宣德二年九、十月)进入越南,开始攻击黎利军队。黎利得知后,向下属指示:“今柳升起,路途辽阔,人会累,我会等待劳动,轻蔑”,下令士兵们边战边退,慢慢将敌人引入腹地,在适当的地方设伏。此时刘升仍大意轻敌,只亲自带领100骑兵追赶黎利军队。明军到达支棱(位于谅山省)的泥泞地面时,由于移动困难,黎利伏军乘机袭击,于是在马鞍山(当地山名,又称倒马坡)杀死了刘生。由于明军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次派军大举追击,因此获胜。这场决定性的战役迫使明军议和。
战争大致平息后,1427年11月(明宣德二年),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将陈皓(黎利所立的傀儡君主)封为王。明朝立即将陈皓封为“安南国王”
开国称帝
战争结束后,阮起草了《平吴大高》,宣告黎氏复国成功成为大越国家的新统治者。高文说,过去“因为胡之烦,导致人们的怨恨和叛乱,因为毒害我们的人民,邪恶的党怀奸,甚至以卖我们的国家”的国家乱亡时代已经过去,大越国进入了“一军大定,到目前为止没有竞争,世界永清”的新时代。1428年1月3日(明宣德2年12月17日),黎利军与明军达成和议。
[img]366105' />
在黎利即位之前,先把陈皓除掉。陈皓是黎利在1426年(明宣德元年)拥立的傀儡君主。据《大越史记全书》报道,陈皓原名胡翁,是“丐之子”,“假称陈氏之后”。黎利之所以拥立陈皓,是因为黎利在起义时鉴于“人心思陈,所以立之以从人望”,而“欲籍辞以应明人”。黎利驱逐明军后,先杀陈皓,再登基称帝。至于陈皓的死因,一说他知道中国人不服,逃跑时被朝廷收获,便喝毒药而死;一说他“潜驾海船而卒”;据说他在潜逃时被黎利追杀了;据说黎利曾经说过“我以百战争赢得了世界,郝居大位”,陈皓在恐慌中潜逃,最终被黎利追杀。
1428年4月15日(明宣德三年,黎顺天元年),黎利即位,改年顺天,建国大岳,都东京(今河内)。
去世
黎利天性猜疑,即位后杀功臣,功臣陈元捍、范文巧等都因诽谤中伤而受到惩罚。
1433年8月22日(黎顺天六年),黎利“崩于正眠”,49岁。次子黎元龙继位为黎太宗。11月22日,黎利埋葬蓝山永陵,庙号太祖,上尊称天启运圣德、神功、睿文、英武、勇智、弘义至明孝高皇帝。
黎利:越南后黎朝开国君主,后人称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