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洪亮吉擅长史地和声韵、训斥,擅长写诗和平行作文。洪亮吉的《北江诗》强调“气质”、“气格”认为诗歌要“独具手眼,自写气质”,欣赏杜牧的诗歌在韩、柳、元、白四家之外“独一无二”的原创精神;批评沈德潜诗学古人“全师外貌,先已遗神”(《北江诗》卷4);非议翁方纲诗“如博士解经,苦无经验”(同前卷一)。这些都是可取的。此外,对古代和当时的诗人的评论也更加精到语。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吴,
越、
楚、黔、秦、晋、齐、豫等地,他有许多山水诗,有许多优秀的结构。《安西道中》是在降级驻伊犁期间写的、《天山歌》、《雪益甚行到头台》、《伊犁记事诗42首》等,写塞外风光,特别有特色。诗笔在质直明畅中有奇妙之致。他的《每一篇文章,世争传之》(袁枚《卷施阁文B集序》),如《出关与毕侍郎》、《游天台山记》、《戒子书》等都比较有名。时人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曾评论当代诗坛108家,与梁山泊英雄相比,将洪亮吉比作“花和尚鲁智深”:“好个莽和尚,突现菩萨相。六十二斤铁禅杖。"洪亮吉有《卷施阁诗集》、《附著轩轩诗集》、《更生斋诗集》、《汉魏音》、《北江诗词》和《春秋左传》。
流放创作
1799年,著名清代学者洪亮吉因写书直言政治弊端,言辞激烈,不避锋芒,刺痛了嘉庆皇帝的痛苦;“人才今天已经耗尽了。几十年来,以模棱两可为小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进取阶段,以苟且为服官之计,所有的受害者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以固定的衣钵坚定而不可解...士大夫渐渐不顾羞耻..为此言语,差点丢了头。幸运的是,恩旨从宽,免死,改发伊犁,交将保宁严加管束。”
这对洪亮吉来说无异是一个重大打击。但洪亮吉却能坦然处之,一笑置之。“半生纵踪未闲,五岳游完鬓乍斑。但长城万多里,东西南北尽天山。他一路歌风岭雪,寻史寻踪,赞西域山水之美,记边塞风情异观。观察的深度,描绘的细节,确实有舆论学者的眼光,也有诗人才子的文采。也许,他写这些诗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传世,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去了解西城风光。
对于流放犯来说,诗歌是一把双刃剑。洪亮吉曾特别提到:(在流放伊犁的路上)到保定,他知道有朝廷和伊犁将军,有“不写诗,不喝酒”的神谕。从国门和嘉峪关,每四天,都不敢参与写作。通关后,独行千里,没有人,穿过天山,涉海,闻到奇怪,没有生活,然后偶尔一举笔,但要描述风景,永远不敢做剩下的事。
看来嘉庆皇帝很了解这个才子。“不写诗不喝酒”来自皇帝的口中,真的很有意义。早在20年前,创建伊犁流放地的乾隆皇帝就责令伊犁将军严格控制派遣犯罪。“如果赡迅感情好,让他买房结婚,伊拉克和其他人会安定下来,这和无罪有什么区别?直到他被遣送很长一段时间,他才不能回家,
或妄作诗,编选诽谤,或不安本分生事,以及潜逃者,一边奏闻,一边正法,不能容忍任何事情!
次年二月,洪亮吉越过千山万水,到达流放都会惠远。
惠远,你住的房子是一个著名的鬼屋。前主人在“环碧轩”遇到了一个鬼魂,再加上被降职后的心情不舒服,最终死于自己的失落。洪亮吉在这里住了一百天,但从未见过鬼魂,真的超越了这个世界,不担心个人的损失。他爱山水,赏花观鱼,喝酒做诗,并在日记诗中详细记录了伊犁的所见所闻。这绝不是一个暂时的游戏,而是继续他一生所从事的事业,以传承世界。
[img]365885[/img]
他写的是伊犁山水:“看山不厌马蹄遥,帽影都从云中飘出。一道惊流如箭,东西二十七飞桥。
他吟诵伊犁的风雨:“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危崖飞起千年石,压到南山合抱松。”
他咏伊犁街巷:“日日冲泥扫苔,一条春巷八门开。外台有自己的萧闲法,携具方家说饼来。”
他称赞伊犁花果:“古庙东西开广场,雪消齐露粉红墙。风景谷雨特别美,苹果花开雀舌香。”
洪亮吉歌唱的天山风光
纵观洪亮吉的伊犁杂诗,不仅仅是社交抒情作品,更是以诗歌的形式有意识地写下伊犁的风景、风土人情。这与他后来追述伊犁百日行的《天山客话》一脉相承。他的《伊犁日记》详细记录了他来伊犁途中看到的东西,而《天山客话》则详细记录了伊犁的山川、物产、风貌等。这些都为后来研究西北地区的史地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新疆图志》引用了他的许多条述。后世史地学者对洪亮吉的评价很高。
洪亮吉守伊100天后,他被“皇恩大赦”。当他离开惠远城时,“下马出城,百步屡停。”长刀短后衣,不忍就扔掉。”他为了失落而来,却满载西域珍宝,在自己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增添了沉重的砝码。
洪亮吉的文学成就是什么? 他是如何在流放中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