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是当代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诗人。他一生中出版了39部诗集,主要是《泪城》、《全是爱》、《信鸽》、《裙兜里的苹果》、维纳斯之手、《穷画家到世界》、《妈妈》、《铸钟》、皮卡迪利的伞、《避瘟柱》、作为诗人等。除了诗歌创作,塞弗尔特还翻译了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作品,出版了《极乐园上空的星星》、《手与火焰》、《世间万物美》(1983)等文集。塞弗尔特于1996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艺术家”称号。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因展现“人类不屈不挠的解放形象”而获得。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Jaroslav
Seifert,1901-1986年9月23日,他出生在布拉格日什科夫区的一个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前,塞弗尔特进入社会,致力于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活动。先在《红色权利日报》工作,然后在布尔诺的《平等日报》编辑,为《人民权利》工作
、《六月》 、
《树干》和其他报纸。除了诗歌,他还写了关于文学、戏剧、电影和艺术的评论文章和素描。当时,捷克人民正处于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动荡时代。受俄罗斯10月革命的影响,塞弗尔特积极参与革命,并参加了共产党。
1921年,第一部诗集《泪城》问世。这首诗不同于捷克老一辈无产阶级诗人的作品风格。它不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猛烈攻击和抱怨,而是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讴歌了光明美好的未来,记录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诗歌的理解和追求。温暖比愤怒更重要,比如《最恭顺的诗》。
由于西欧哲学和各种文学流派的影响,塞弗尔特成为捷克共和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文学团体“旋转花卉俱乐部”,他退出了共产党,接受了纯诗歌和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明显的艺术创作倾向,提倡诗人离开社会斗争的漩涡,追求“纯诗歌”,提倡诗歌“自我表达”的魅力,甚至一度宣称“诗即游戏”。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诗集《全是爱》
(1923)、 《无线电波》 (1925)、 《信鸽》 (1929)等。
[img]365562[/img]
塞弗尔特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先后发表了《裙兜里的苹果》 (1933)和《维纳斯之手》
(1936)两部诗集。虽然这些诗中仍然有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痕迹,但诗人并不愿意孤独和局限于“自我”,而是重新点燃了他对童年和家乡的美好感情。1936年后,由于纳粹德国的威胁和慕尼黑协议的签署,诗人的祖国处于危险之中,极大地激发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热情。他成功地创作了《别了,春天》(1937)、熄灯(1938)、鲍日娜·聂姆曹娃的扇子(1940)、
《身披霞光》 (1940)和 《石桥》
(1944)等诗集。《祖国之歌》被认为是塞弗尔特最好的爱国诗篇。其他诗集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捷克民族文化传统的热情讴歌和赞美,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教育和动员人民抗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1945年,诗人的祖国得到解放。编辑《劳动报》,主编文学月刊《花束》,继续从事诗歌创作,先后出版诗集《泥盔》
(1945)和 《江湖上的穷画家》
(1949年)。其中,《泥盔》是他最好的爱国抒情诗集。在这首诗中,诗人热情地歌颂了英雄的人民,庆祝了祖国的解放。自1949年以来,塞弗尔特一直是一位专业的诗人。
20世纪50年代,诗人发表了《维克托尔卡之歌》 (1950)、 《母亲》 (1954)和《少年与星星》
(1956)等诗集。其中,《维克托尔卡之歌》是根据捷克著名作家聂姆曹娃的代表作《外祖母》中一个女孩的悲惨命运写的。作品指责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塞弗尔特凭借自己的艺术良知,试图反对当时国内文坛存在的“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局面。他还带头批评当局的文艺政策和个人崇拜,因此受到公开批评,导致多年来创作中断。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才回到诗坛,并出版了岛上音乐会
(1965)、 哈雷彗星 (1967)、《铸钟》 (1967)、皮卡迪利的伞(1978)、 《避瘟柱》 (1981)、 《诗人》
(1981)等诗集。这些抒情诗和叙事诗不仅有对青春的回忆,对亲友的怀念,对祖国和首都布拉格的赞美,还有对爱情的赞美和对女性的爱,以及对生活的回顾和对死亡的想象。这些后期创作的作品,融合了诗人饱经沧桑后的深刻思考、对人生真谛的内心感受以及对诗人使命的真挚理解。诗风趋于稳定,语言更清晰,平易中有点幽默。这些诗集《春天的眩晕》、
《壁毯之歌》 、 皮卡迪利的伞和鬼魂的嚎叫都是有代表性的著名作品。
塞弗尔特从事文学创作60多年,有30部诗集和散文集《伊甸园上空的星星》
(1929)和回忆录《世界美如斯》(1982)等。还翻译了俄罗斯诗人勃洛克和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作品。塞弗尔特是一位真诚的诗人,勤于探索和创新。他以服务祖国人民、忠于艺术良知为终身追求。正如瑞典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所说,“他的诗歌原创、新颖、栩栩如生,展现了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多才多艺的解放形象”。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当代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