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至1945年10月4日),原名来源,字明俊,后来改名瑞,字旭东,祖籍湖南湘阴,出生于长沙,中国化工行业家,中国重化工创始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工之父”。
范旭东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宣统二年(1910年)。九大精盐公司在民国三年(1914年)在天津塘沽成立。永利碱厂成立于民国六年(1917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生产出优质纯碱。民国二十六(1937年)生产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联合制碱新工艺研发成功。10月4日,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因病去世。
范旭东先后成立和筹备了九大精盐公司、九大精盐厂、永利碱厂、永宇盐业公司、黄海化工研究所等企业。他曾任总经理、董事长、化工协会副会长,生产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更新了中国的联合碱制造工艺。他形成的“永久黄”团体是现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私人化工生产和研究机构。被毛泽东誉为中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9月24日,范旭东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他的祖父曾经是直隶大兴县的知县,他的父亲以教书为业。
光绪十五年(1889年),范旭东的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家境贫寒。他和母亲谢氏和哥哥范元莲一起搬到湖南省长沙市保节堂定居,靠母亲帮人洗衣服和手工针线。因为姑姑的资助,他可以上学。
光绪二十年(1894年),范旭东进入长沙市北乡捞刀河社会贤达吴镜蓉开设的私立学校开学。
[img]365541[/img]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范旭东和他的哥哥范源连一起被湖南时务学校录取。南学社其中一个活跃的角色。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失败。范元镰知时务学校不能长期留下来,所以他和他的同学林锡圭一起去日本学习。范旭东在哥哥逃跑后仍然留在家里。他让范旭东去县政府参加两次考试,作为掩饰,然后去吴静荣博物馆学习古代文章,学习雕刻、绘画等。
光绪26年(1900年),范回国参加唐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他带着弟弟东渡日本。范旭东在东京清华学校学习日语,参与编辑《游学翻译》地理专栏。
范旭东毕业于和歌中学,光绪31年(1905年),同年考入岗山第六高等学校医学专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范旭东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化工系。为了表达和坚定雄心壮志,他改名为范锐和字旭东。
宣统二年(1910年),范旭东毕业留校任教。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后,他立即决定回国。
宣统三年(1911年),范旭东回国,梁启超推荐他进入财政部,负责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的实验室分析。然而,由于对当时官场的腐败不满,他两个月后辞职了。
民国二年(1913年),范旭东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 ,因此,对精盐制造和盐的工业用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投身实业
民国四年(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了一家股本5万元的九大精盐公司。范旭东被公开推广为总经理,生产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范旭东亲自设计了一个五角形商标,命名为“海王星”。
民国六年(1917年),范旭东与陈调甫、王晓旭合作,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在天津公寓院子里建了一座3米高的石灰窑和一套氨碱法制碱装置,进行模型试验。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生产了9公斤的产品。范旭东建议九达公司董事会建立碱厂。于是联合发起成立永利制碱公司,经创始人联合邀请长芦盐运输署到财政部盐务署
十四十五号令令特许立案。
民国七年(1918年)11月,范旭东成立了永利制碱公司。
民国九年(1920年)5月,永利第一届股东大会决定以40万元资金在塘沽建厂,范旭东为总经理。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范旭东在九达精盐公司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黄海化工研究所。1922年至1923年,范旭东收回日本盐田和青岛工厂,组织永宇盐业公司成立。
范旭东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担任中华化工协会副会长。
中华民国15年(1926年),塘沽厂正常运行,生产优质纯碱。中华民国15年(1926年)至中华民国16年(1927年),在青岛、汉口、北京、静生物研究所开设永宇盐业公司。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范旭东在天津塘沽东成立海王社,创办《海王》十期刊。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范旭东被实业部聘为中国氮气公司筹备委员会委员。与英德公司谈判破裂后,考虑中国自办。范于是热情承担,永利硫酸(即硫酸铵)厂在南京卸甲甸建成,民国26年(1937年)建成。事后,虽然政府给了永利20万元的奖励,但暂时预付公司债务和原材料税豁免的承诺尚未兑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范旭东开始创办永利碱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范旭东重组了其企业机构,成立了“久永黄”联合办事处。
中华民国24年(1935年),蒋介石邀请他担任工业部长。范旭东礼貌地拒绝了,并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工业服务协会”。他是自己的总统,旨在“帮助对建立工业感兴趣的团体或个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范旭东在江苏大浦购地设立了长大分公司。
中华民国26年7月7日(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7月29日,天津沦陷。范旭东拒绝与日本合作。久大和永利被日本抢走,永利工厂被敌机轰炸,损失惨重。范旭东决定不投降日本,“永久黄”内迁,组织技术人员撤退,抢运部分机械设备。
民国27年(1938年)7月,范旭东在四川自流井开设了九大自流井盐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范旭东在乐山五通桥(现属四川省乐山市)重建了永利化工基地。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初,范旭东赴美考察,为永利、久大定购设备。
蒋介石在民国31年(1942年)邀请他担任经济部长,范旭东婉言拒绝。
范旭东在民国32年(1943年)成功开发了联合制碱新工艺。
中华民国33年(1944年),范旭东成立了海洋化学研究办公室。10月,范旭东、芦作孚、陈光甫等实业家代表参加了大西洋费城国际工商会议。
中华民国34年(1945年),范旭东当选为中国化学学会主席。同时,他建议政府成立经济参谋部,制定战后建设计划。9月17日下午,被蒋介石邀请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毛泽东遇到了范旭东。10月4日,范旭东死于四川重庆沙坪坝南花园,因过度劳累(据称急性肝炎)而死于严重疾病。
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父亲 民国时期化工行业家范旭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