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皇帝在北京自杀后,明朝并没有灭亡。明朝遗臣先后为皇帝红光、隆武、永历等设立了多个明朝宗室,并以他们为旗帜号召世界有识之士坚持抗清。然而,有这样一个宗室,他有两次机会登上王位,但都没有成功,但他一直以监国的名义坚持抗清运动。他就是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是朱元璋十子朱檀的后裔。朱檀被称为鲁王。明末,鲁王王位传给朱以海的哥哥朱以派,但朱以派的生活并不好。1642年,清军突破山东兖州,朱以派上吊自杀。朱以海幸免于难,后来继承了鲁王的头衔。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1644年,李自成突破首都,准备进入山东。朱以海不得不离开山东南下逃到浙江台州。1644年6月,弘光皇帝即位,但坚持一年多就被南下清兵打败,弘光皇帝被俘。明朝再次失去了皇帝。此时,有必要重新建立一个皇室继位,而明朝的大多数藩王都被清军俘虏或投降。这时,两位远支藩王站了起来——鲁王朱一海和唐王朱玉键。
[img]365402[/img]
朱以海在浙东担任监国,并准备在第二年正式成为皇帝。然而,一个尴尬的问题出现了。据福建报道,唐王朱玉键先登基称帝。这时,鲁王已经失去了登基的正义。朱以海第一次错过了王位。
此后,鲁监国与唐王隆武政权多次发生摩擦,内耗不断,反而抵消了抗清的实力,导致隆武政权失败。鲁监国也失去了自己的抗清基地舟山,被迫逃到金门岛,依附郑成功。
在此期间,永历皇帝朱由锤在西南地区即位,并得到了南明大部分残余势力的认可。鲁王朱要求在海上撤销监国的名称。为了安抚鲁王,永历皇帝允许他继续使用监国的名字,并坚持在东南沿海地区抵抗清朝。
1661年,缅甸国王将永历皇帝交给清军。吴三桂在昆明街头用弓弦绞死了永历皇帝。南明又失去了旗帜,迫切需要有人登高。
[img]365403[/img]
一直跟随鲁监国的张建议朱以海早登大位,但此时的朱以海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得不到郑成功的支持,即位称帝的事情被耽误了。结果,朱以海第二年去世,第二次也完全错过了王位。
[img]365404[/img]
鲁王朱以海以远支藩王在明末乱世中监督国家,带领身边的支持力量坚持抗清。虽然他与明朝皇室的隆武政权发生了内斗,但在18年的抗清斗争中,他始终坚持朱明皇室的正直和热血,从未向清廷低头,最终在岛上与世长去。他的正直和坚持值得后人尊敬。
鲁王朱以海两次错过王位,坚持抗清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