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员储光羲(约706-763),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代表诗人的田园山水诗派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予冯毅县尉,转到四水、安宣、下营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便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叛军在安史之乱中攻占长安,被俘,被迫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关下狱,有《蚌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被誉为“江南储氏之祖”。
[img]364831[/img]
人物生平
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储光羲,祖籍兖州(今山东)。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崔国辅、岐无潜同榜。授冯琏县尉,转水,安宜,下等县尉。仕宦不骄傲,隐居终南山别业。后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御史搬迁监察。天宝末,奉使至范阳。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强卒,正积极准备发动叛乱,而唐玄宗则任权奸,荒于政事。储光羲途经邯郸,作《效古》二首写作途中所见:“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分开,哭得无昏早。四川泽复枯萎了,因为农作物被浪费了。并自抒怀抱地说:“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中夜起徘徊,思欲献厥谋,君门陡而深,足空夷犹。“忧心忡忡的时局,语意颇深。另一首诗《观范阳递俘》说:“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固与炎皇殊。对朝廷的昏厥,安禄山的野心,洞若观火。安史乱起,叛军攻占长安,他被俘,被迫伪职,然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储光羲晚年失节,《旧唐书》、《新唐书》无传。其事迹散布在顾况《皇史储公集序监察》中、《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录制了70卷,已经丢失。所以《正论》15卷,《九经外议疏》20卷。今天有5卷《储光羲集》和4卷《全唐诗》。
储光羲生平简介,唐代官员,被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