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也是朱元璋最有希望的王子。
这个人心地善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被朱元璋视为自己最杰出的作品。
然而,天不假年,朱标在西安考察途中不幸去世。
听说长子去世了,一向心如铁石的朱元璋竟在朝堂痛哭流涕。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儿子的去世有多痛苦。
朱标死后,朱元璋将儿子朱允炆封为皇太孙,准备让他继承自己的王位。
[img]364540[/img]
许多学者对朱允炆的继位感到非常奇怪。
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真的能放心把世界交给一个孩子吗?
朱标死后,为什么不把王位传给正值壮年的其他儿子,比如文武双全的燕王朱迪。
[img]364541[/img]
据《明史》记载,除朱标外,秦王、晋王、燕王都是慈孝高皇后的儿子。
也就是说,这些儿子都是朱元璋的直子。
按照立法以长的传统惯例,太子应该从这些人中选择。
所以,朱元璋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img]364542[/img]
一方面,秦王和晋王都死在朱元璋面前,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把他们当王子。
另一方面,秦王和晋王都是专横暴虐之主。
他们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胡作非为,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活动。
[img]364543[/img]
第一个是朱仙,这个人22岁就在陕西附属,总领当地军政。
到了当地,他不想治国理民,却专门祸国祸民。
这个人喜欢美女,把大量的好女人带回家,日夜纵酒淫乐。
朱仙丑闻传到京城后,愤怒的朱元璋把他招进皇宫,让他解释。
幸运的是,哥哥朱标不断劝说,才挽救了朱仙的生命和王位。
回到封地后,朱仙仍然无法改变好色好酒的习惯,最终在40岁时暴死。
朱贤虽然死了,但朱元璋却不依不饶。他的诏书写道:
"尔以年长者首封于秦,在永保禄位,藩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死亡。"
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有多失望。
因此,他给了朱贤“英”的恶死,以示对他的惩罚。
恐怕朱元璋不会让他当王子,因为朱仙的荒谬和邪恶。
二是晋王朱,这个人也是不修德行,肆意为主。
史书上说,朱奸诈,“性傲,在国内多违法”。
有传言说他要造反。
如果不是朱标力保,朱可能会被赢。
朱死后,还特意让十个美女陪他陪葬,从而显示出这个人的残酷。
因此,朱也不可能成为王子。
最后要看燕王朱棣。
与两兄弟相比,朱棣文武双全,他多次带兵出塞打仗,多次立功。
朱棣在封地内也安分守法,从不扰民。
朱标、朱仙、朱死后,朱棣成了实际的长子,无论如何,朱棣都足以成为王子。
[img]364544[/img]
那朱元璋为什么不做呢?学者们对此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最后,随着朝鲜史料的引入,朱棣没有被立为王子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洪武二十二年,朝鲜使臣权近在北平拜访了燕王朱迪。
但碰巧那天是朱棣母亲的忌日,没有立即得到接见。
后来,权氏在《奉使录》中记载了这件事,其中写道成祖生母的忌日是7月15日。
而马皇后的忌日则是八月初十。
据史料记载,朱棣的母亲是马皇后,但从这段记载来看,朱棣的母亲是另一个人。
[img]364545[/img]
显然,朱棣得到世界后,篡改了历史资料,将自己描述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直子。
为了证明自己夺取世界的合法性。
但事实上,朱棣是个普通人,甚至有人说朱棣的母亲可以来自蒙古、高丽等异族。
从朱元璋一贯的性格来看,他是一个非常重视血缘宗法的人。
在他看来,宗法是立国之本,是治理世界的万能良药。
因此,他不断用法律强调宗法的重要性,让世界知道。
假如朱元璋立庶子朱棣为太子,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
[img]364546[/img]
因此,朱元璋自然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认为只有他才能让世界更加稳定。
但朱元璋这次却看走了眼睛,朱允炆一继位,无视乱砍藩。
最终导致燕王朱棣造反,自己被赶下皇位,从此下落不明。
朱标意外去世,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