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光(公元1583~1649年),字居之,号燕河,江西丰城同田习湖村人,明万历47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被授予编修,包括《石井山房文集》、《皇华集》、《轩纪》、《石井山房语录》、《过江七事》等。
这样一个小故事一直在江西宜春流传。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月光以一品冠服“正使”的身份出使朝鲜,视察国内外兵马。他出使时没有带任何礼物,回国时也没有收到任何礼物。因此,朝鲜为他设立了“怀洁碑”。复活时,他写了一卷《皇华集》和《宣纪事》,向朝廷陈述了海外情况和军国计划。
[img]364404[/img]
▲《皇华集》由姜月广所在
为官清廉
忠诚的支持和奸诈的仇恨
说到姜月光,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是“为官不贪,铁骨铮铮,忠良支持他,奸夫恨他”。
听说姜月光要出使朝鲜,奸贼魏忠贤暗暗高兴,以为有机会抓住姜月光的“辫子”。当时任何出使朝鲜的人都要用官方船,装满一船中国货送去,回国的时候装满一船朝鲜货。所以他认为姜月光会借此机会赚一笔“外块”。
然而,姜月光的出发日期逐渐临近,驾驶官方船舶的船长仍然没有看到任何动静,所以他要求他尽快装载货物。谁知道呢,姜月光告诉船长:“我的官员不是在朝鲜做生意,也没有货物可带。”船长说:“我知道成年人是一个清官。然而,官方船一出海,如果遇到大风暴,船空无一人,无法压制船,就会发生事故!”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江月广派人装载48箱货物上船后,拔锚起航,并将其送往朝鲜。魏忠贤赶不上。他气得捶胸顿足:“你可以在初中一年级,但你不能在十五年级。如果你去了,你可以来。当你抓住把柄时,你可以和你一起计算总账!”
两袖清风
掸去魏忠贤四脚朝天
果不其然,姜曰广完成了朝鲜出使的工作。回到京城后,魏忠贤迅速赶到码头。当他看到48箱沉重的货物从官船上卸下时,他非常自豪,强迫姜曰广在公共场合打开箱子,展示里面所有的东西。
结果,魏忠贤当场目瞪口呆,原来48个大箱子里装满了沙子。魏忠贤立刻哑口无言。姜月广瞪了他一眼:“这是我带回朝鲜的48箱‘国宝’。"说完,朝魏忠贤一甩衬衫袖,离开了。魏忠贤吓得往后一闪,结果被绊倒了,狠狠地摔了一跤,让旁观者一阵笑声,有人悄悄地说:“姜月光两袖清风,掸得魏忠贤四脚朝天。”
从此,姜曰广与魏忠贤结下了梁子。当时,由于魏忠贤独揽朝政,姜月光因“东林事件”被斩籍,排挤回家。回家后,姜月光不得不继续学习文学,并写了许多《石井山房文稿》。但这些文章直到崇祯皇帝登位,魏忠贤伏击才能使用。后来,姜月光被任命为南京吏部侍郎,后来因事定罪,贬为南京太常卿,于是借病辞退。詹事始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掌管南京翰林院。
御敌灭寇
毅然走上抗清复明之路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绝望,上吊在北京煤山(今景山公园)。同年4月初,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史可听到坏消息,并立即“誓告天地,驰骋勤王”。
在吴三桂的勾引下,清兵打着“除暴安民,为明君感到羞耻”的幌子,在击败李自成后,直奔明朝领土,形势急转直下。姜月光和史可法也从“联清灭寇”的主张转变为“御敌灭寇”,毅然走上了抗清复明的道路。
选贤立君
失势后被迫上疏回家
当时崇祯皇帝的王子、永、定二王都下落不明,存亡未卜,惠王、桂王道远难得,而福王、鹿王、周世孙则“各避贼舟次”,因此出现了“立贤”、“立亲”之争。
姜月光一开始属于立福王朱由松。他是神宗的孙子、光宗的侄子和思宗的兄弟。与鹿王相比,他拜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宏图并为南中三贤。然而,史可法等人主张立鹿王朱常齐。他们认为福王“不孝、虐待、干预、不读书、贪婪、淫秽、酗酒”,共“七不立”。姜月光最终改变了他的初衷。
然而,当时凤阳总督的马士英听到这个消息时,暗中派人去寻找,并把福王带到了自己的领土上。同时,他还赢得了黄成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的观点,并制定了“凤王定策立福王”的说法。史可法对马士英的反复无常非常不满,写信斥责,重申福王“七不能立”的理由。但阴险狡猾的马士英新提重兵,分乘1200艘兵船,护送福王到南京,用武力威胁群臣拥立福王。马士英以“拥戴福王”的功绩入阁后,一边培养私党,一边拼命排挤史可法、姜月广等大臣。姜月光因多次被马士英诬陷,被迫退休,再次回家。
辞官归乡
皇帝面前骂权奸
关于姜月光这次的离开,还有一段轶事。
据说姜月光辞职后,当他在法庭上告别皇帝时,所有的大臣都在名单上。姜月光也忽略了所有人,朗声说:“微臣违抗权奸,自分万死,善良宽大,犹许归田。大臣归来后,愿陛下把国事放在第一位。”
姜月光所说的权奸,当然是指马士英。马士英被他骂后,脸色难看。有史书记载:“士英熟视天光”,也就是说,马士英盯着姜月光,越看越不顺眼。最后,他忍不住大喊:“我是权奸,你又老又贼!”
辞职的姜月光干脆“破罐子破摔”,当场骂了马士英。朝廷里的其他人看到他们在法庭上骂人是不合理的,但他们是内阁大学士。他们的官位很低,很难说服他们。皇帝看到他们在法庭上这样骂人,确实失去了统一,不得不迅速宣布分散的朝廷。
清兵围城
全家32人投塘自杀
南京失陷两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五年后,时任江西提督的金盛桓和部长王德仁在南昌举兵抗清。他们把姜月光带到南昌,邀请他共同起义,并计划与闽、桂、吉、赣等地的志愿者作出回应。由于金盛桓和王德仁都是武官,贪图名利,追求享受,在清兵围城的几个月里,在军民缺粮、人民相继死亡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奢侈享乐。不顾民困,他们只要求姜月光呼吁各地支持人力物资。最后,南昌守军因寡不敌众,于顺治六年正月被清军攻陷。
起义失败后,金声桓投水死亡,王德仁被杀。姜月光非常伤心,留下了“六首歌”和绝命词一章,说:“我今天不死,还有什么!”之后,他带着全家32人去池塘自杀,66岁。
明代姜月光刚正不阿,带全家32人投塘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