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乔,字彦叔,小字羊,陈俊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官员、将领、顾问。东汉末郎中令袁松玄孙,东晋国子祭拜袁瑰之子。袁乔长期担任桓温的官员和顾问,并参加了晋灭成汉之战,成功消灭成汉,但战后不久就去世了。
袁乔继承了父亲的头衔,长合乡侯,初仕朝廷任佐作郎。后来,时任辅国将军的桓温邀请袁乔担任司马。后来,袁乔被任命为司徒左西属,但袁乔没有上任。后来,他改拜尚书郎。建元第一年(343年),桓温担任徐州刺史,然后邀请袁乔担任司马,并要求袁乔领导广陵。
袁乔随桓温移居荆州,迁督绵中诸守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建武将军,江夏相。在永和二年(346年),桓温见成汉衰弱,决定进攻蜀地以建功勋,于是率兵进攻。然而,当桓温计划攻打成汉时,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袁乔则建议桓温攻打蜀国,并建议以1万名精锐士兵的身份迅速前进。当敌人发现它时,他已经通过了他赖以为守的自然危险,并取得了成功。也认为北方后赵见晋军远征,会认为国内会有防备,不会进攻;即使进攻,长江沿岸的守军也足以拒绝敌人,指出对虚假袭击的担忧实际上并不令人担忧。也指诸葛亮曾经与富饶的益州竞争,占领北方的曹魏。现在,成汉长江天然危险的上游实际上是一个隐患。征服蜀国也对国家有很大的好处。桓温也同意袁乔在进攻时带领2000名士兵作为前锋。
次年三月,桓温率军到彭模,当时有人建议桓温兵分两次进攻,分散敌军兵力。但袁乔反对,认为现在孤军深入,要集中力量一战而胜,分兵只会让众心不一,万一军队失败,大势已去。袁乔还建议放弃厨具,全军只留三天粮食进攻。桓温听了,留下弱兵守卫行李后,亲自率领主力直接指向成都成都。当军队进入成都外的龙桥时,他们与李势领导的军队进行了决战,但前锋失败了,士兵们想撤退。当时,鼓手错误地击败了鼓,袁乔命令士兵们战斗,所以他们打破了敌人。因此,桓温乘胜直逼成都,烧其城门,守军再也没有斗志,最后李势也向桓温请降。
同年,成汉老臣王誓、邓定、王润、凯文起兵反晋。他们都有一万多名士兵。桓温亲自攻击邓定,命令袁乔攻击凯文,双双报捷。周抚虽然杀了王誓和王润,但王誓和凯文的势力并没有灭绝。桓温在占领成都后30天下令班主任,刘乔也随军西返。
永和四年(348年),晋廷追求平灭成汉的功勋,袁乔获得龙翔将军称号,并封湘西伯。袁乔很快就去世了,桓温对此感到非常难过和遗憾。朝廷还追求益州刺史,并给了他一个简短的头衔。
袁松玄孙在东汉末郎中令:袁乔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