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一位隋朝将军当众指着头发誓,他的头一定会为隋朝而死。然而,他后来投降了李渊,成为凌烟阁24位英雄之一。他只是屈突通。
屈突通在隋文帝时期就担任了官职。有一次,他奉命去甘肃检查朝廷养的马。他严格执法,发现了2万多匹隐马。人们非常敬畏屈突通的严格性。当时有一个打油诗“宁愿服三斗葱,也不愿遇到屈突通”。
[img]363053[/img]
杨迪皇帝大业末年,屈突通平息了杨玄感的叛乱,辗转战场镇压农民起义。虽然他没有取得大胜利,但他没有被打败。在军心动摇、士兵没有战斗精神的情况下,保持不败并不容易。因此,杨迪皇帝在南巡江都时,让屈突通守卫长安。
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出兵,屈突通率领数万精兵守卫河东,防止李渊入关。谁知道呢,李渊绕过河东,渡过黄河,直接进入关中。他的目标显然是长安,首都。屈突通迅速离开河东,前往紧急情况。
半路上,屈突通的下属桑显和被刘文静击败投降,屈突通被封锁,动弹不得。有人劝他投降。他哭着说,我受到两代皇帝的青睐,拿着别人的工资,怎么能背叛?只有以死报国。他还摸了摸脖子,说这个头会给国家一把刀。
李渊占领长安后,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劝说他投降。屈突通骂了儿子一顿,让人向儿子射箭。然而,唐军的思想工作做得很好,隋军的家人也是人质。大家都投降了李渊。屈突通看到大势已去,向扬州方向敲了三个头,哭着投降。
来到长安,李渊问屈突通,为什么来晚了?屈突通泪流满面地说,我没有尽到人臣的忠诚,真是心有愧啊。
后来,屈突通跟随秦王李世民左右作战,为李唐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战争中,当其他人争夺金银珠宝时,屈突通总是独自离开。钱对他来说是外面的东西。后来,当他在唐朝当官时,屈突通也很诚实,被魏正称为贞观时期最诚实的官员。他死后没有给孩子们留下遗产。当他的儿子参加选官时,三个人骑了一匹马。
屈突通在隋唐两代都留下了美名,但还是有人问,他曾经誓死效忠隋朝,为什么最后还是投降了李渊?
@ 隋唐时期,人们的忠君观念还没有深入骨髓。隋唐诞生于北朝,其思想观念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儒家强调忠君。屈突通作为一个鲜卑人,对忠君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 隋唐皇帝属于关龙贵族集团。对于屈突通来说,杨光和李渊都代表着关龙贵族的利益。作为集团成员,屈突通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当一个老板现在一团糟时,换一个新领导可能会更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让屈突通接受李渊,他也可以在心理上说服自己。
@ 隋朝人民的心已经分散了。杨迪皇帝的巨大快乐和反复无常让人们抱怨,让大臣们离开道德,人民的心和军队的心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屈突通在指挥战争时,根本无法提及士兵的精神。特别是李渊攻打长安后,隋朝士兵的家人都在长安。他们没有抵抗的想法,放下了武器。最后,屈突通只剩下一个光杆指挥官,他投降了。
[img]363054[/img]
屈突通总是为自己不得不投降而感到内疚,这在他说服尧君素时最能体现出来。当屈突通奉命在河东城下降尧君素时,尧君素坚决拒绝了他。尧君素还抢走了屈突通的一顿饭。屈突通无奈地说,我做不到。屈突通尊重尧君素的坚持。
屈后来被列为凌烟阁24功臣中的第12位,被《旧唐书》称为“纯臣”,这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屈曲突通并不意味着忠隋朝至死 为什么后来又投降了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