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推翻商朝后,仅在位四年就放弃了。
[img]362669[/img]
周武王塑像
这时,他的儿子周成王只有13岁,还不能处理政务,于是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协助执政。
作为辅政人物,历史上有两个最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周公旦,另一个是霍光。他们是所有辅政大臣心中的榜样和偶像。
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是拿周公自比,以表达希望匡扶汉朝的雄心壮志。
但不幸的是,周公旦辅政,却引发了一场战争,史称“三监之乱”。
[img]362670[/img]
曹操短歌行
事实证明,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由武王的弟弟关叔、蔡叔、霍叔管理,防止商朝旧叛乱。不可思议的是,“三监”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合作,几乎推翻了周朝的新生活。
其中,“三监”属于朝廷新贵,都是高权重的皇室亲戚,为什么要联合敌人推翻自己的国家?
退一万步说,即使三个人帮助武庚复国,这三个人的情况在历史回归商业时代会比现在好吗?按照基本的历史规律,不被卸磨杀驴是幸运的,所以这三个人的头被驴踢了吗?
据《尚书·金魁》记载,关叔及其弟弟是谣言于国说:公将不利于儿子。
[img]362671[/img]
周公塑像
事情的解释就是这样一句话,意思是周公旦有谋权篡位的心,可能会取而代之。无奈之下,关叔们联合武庚发动叛乱。真的是这样吗?
认为绝对没那么简单。在反叛核心人物关叔看来,这应该是大势所趋和个人利益的双重结合。
@ 商纣王的儿子吴庚早就有了复国的野心。这时,他已经与尹商老地徐、奄奄一息、薄姑等国合作,可以说是雷霆之势,即将到来。即使是作为皇室管叔等人,也要进行战略考虑,考虑脑袋是否有搬家的危险。
显然,经过精确计算,关叔觉得自己的王朝不稳定,很有可能被推翻,所以他会把筹码押给敌人,这只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img]362672[/img]
蔡叔塑像
然而,这也证实了商周王并不是一个放荡的暴君。如果它真的像一万年一样被描述出来,商周王的儿子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呢?最后,周公花了三年时间才扑灭了这场叛乱。你可以想象当时反抗周朝的力量有多强大。
@ 当时有一种“兄弟和兄弟”的传位方式。周武王的大哥是关叔叔。周公只是吴王的二哥,但现在他有被二哥抢走的趋势。作为王权法律的继承人,关叔叔怎么能放弃呢?这就是自私。
@ 周公辅政实行“周礼”,可以说是非常严格的细节,包括饮食、婚冠、宴会、贺庆等。
周礼
这些规定的核心本质是明确尊卑关系,约束皇室亲属的权力,极大地限制他们的行为自由,自然引起兄弟们的不满和嫉妒。兄弟之间,三跪九敲,在实施之初自然难以登山,仇恨如火。
@ 这段联合敌人自杀的历史,看似无厘头,其实是主客观结合的必然产物。
王国维说:全信书,不如无书。历史是后人写的,既不能不相信,也不能完全相信。
这段历史启发了我们:面对利益,没有什么是不能背叛的;在异常现象的背后,总是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同时责怪别人,也要考虑自己的问题。
管叔等人为什么要联合敌人推翻自己的国家? 他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