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晚年宠信李姬,在李姬生下儿子后,故意废除王子申生,派申生守卫曲沃,远离政治中心。在李姬枕边的狂风中,晋献公迷失了自我本性,处死了王子沈生,可叹虎毒还不吃子,这位老人真是铁石心肠。沈生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即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都选择了逃离晋国,因为他们害怕哥哥的后辙。夷吾逃到秦国,秦穆公的妻子是夷吾的妹妹,也就是说,夷吾投靠了自己的妹夫。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被李姬毒死。李姬的儿子是晋公,但李姬的母子都被杀了。此时,晋国的公民渴望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夷武看到机会来了,跑到秦穆公面前,要求秦穆公派兵护送自己,说一旦登上晋国公侯的位置,承诺割让河西给秦国。秦穆公听了他的话,派兵送夷吾到晋国,帮他当晋惠公。然而,夷吾背信弃义,说祖先的土地不能私人,拒绝割让土地,秦穆公别无选择,只能容忍。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大面积田地颗粒无收。面对国内饥荒,晋惠公想起了他的姐夫,就像秦国借粮一样。秦穆公虽然讨厌姐夫,但出于国际人道主义,他从中国运送了大量粮食,日夜解决了晋国的饥荒问题。秦穆帮助敌人,这对当时的时代非常仁慈和正义。
[img]362557[/img]
晋国饥荒发生两年后,秦国也发生了饥荒。自然,秦国向晋国求助。然而,晋惠公不仅没有帮助,还趁火抢劫,亲自带兵入侵。秦晋两国在韩原发生战争,结果晋惠公运气不好,被秦穆公300人敢死队俘虏。对秦穆公来说,杀还是不杀晋惠公是个问题。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或许多人的参与,金惠公不仅被释放,而且被护送回家。当然,双方还签署了不侵犯对方的条约,金惠公履行了割让土地的承诺。
护送夷武回国登基,这是秦穆公第一次救晋难;水陆两路向晋国运粮,救晋国饥荒,这是秦穆公第二次救晋难;俘虏了晋惠公,却放了他,这是秦穆公第三次救晋难。那秦穆公救晋惠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情谊吗?诚然,秦穆公是晋惠公的姐夫。如果秦穆公一开始帮他还有一点亲戚关系,但当晋惠公不割地、不运粮、攻打秦国时,所谓的亲情早已不复存在。仁义吗?秦穆公应该没有那么仁义。此外,春秋无义战争中,秦穆公称霸西戎,骨子里是战争狂人。他永远不会因为所谓的仁义美名而放弃秦国的利益。仁义不可信。权谋吗?秦穆公在位39年,一生致力于东扩。然而,东方的晋国太强大了。秦穆公宁愿选择宽容,也不愿钓到所谓的名字,而不是东征。事实上,秦穆公晚年发动了伐郑之战,萧之战和伐晋之战,@ 秦穆公早年所谓的宽容,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img]362558[/img]
有时候,人们不能盲目地努力工作,但也需要适当的宽容,更需要建立势头,如果时间、地点、人和这三个要素都被占据了,那么就不用担心成功。就像秦穆公对晋惠公的看法一样,无论是护送还是借食物,他都表现出政治家的眼光。虽然这些不能给秦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但它们给诸侯和秦国人民留下了“仁义”的印象。正是这种印象,秦国军队才能在韩原战争中占据一切和谐,只有300人的敢死队才能拯救秦穆公,抓获晋惠公。虽然后来吴起提出了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但秦穆公可以更早地使用这个“正义”这个词,这是一个遥远的政治愿景。斯人已逝,我们要学习秦穆公的造势,凡事如果“势”造足,那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
秦穆公三救晋难,是友谊,是仁义,还是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