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学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是唯一的选择。学生追求的最高荣誉是冠军。在1283年科举考试的历史上,共有777名文武冠军,这表明获得这一荣誉是多么困难。清朝第一位状元傅以渐,不仅是自己的高中状元,他的子孙后代也有很多文学天才,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位传奇状元。
[img]362424[/img]
能成为状元,自然就是从小才华横溢,傅以渐也是这样的天才,童年背诵的书在他35岁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顺治三年,傅以渐成为清朝第一位状元郎,仕途开始火箭式上升,顺治十二年成为太子太保,也就是康熙的老师。傅以渐对党政派不感兴趣,他全心全意为皇帝编书给王子上课,被顺治皇帝重用,《明史》等书就是他受命编书。康熙二年,傅以渐拖着病体编纂《聊城县志》、他的许多书,如《易经通注》,至今仍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室,可见他的文学功底之强。
顺治信任傅以渐,无论去哪里观察民情都会带着他。有一天,在顺治旅行的路上,傅以渐在前面骑驴的时候,碰巧被顺治看到了。皇帝很感兴趣,为他的第一个头号学者画了一幅画。标题是“头号学者像飞一样回到驴子身边”。这幅画被傅家收藏在他的聊城故居中,这表明顺治皇帝对头号学者的尊重和热爱。然而,长期的书籍编纂使傅以渐的身体越来越差。顺治十三年,傅以渐写了一本书,告老归乡。然而,顺治皇帝怎么能让这位能干的大臣离开自己呢?他不同意。
顺治十五年来,傅以渐的身体越来越差,甚至咳血。顺治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允许他康复,但仍然不同意辞职。直到康熙到位,傅以渐才再次乞讨。康熙四年后,清朝第一位状元康熙的老师去世了。傅以渐去世后,他的后代中有许多进士和举人,文学风格不断延续。
[img]362425[/img]
其中,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傅斯年先生是他的后代。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国立大学校长。他提出的“上穷碧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由此可见,傅的后代真的很有才华!
清朝状元傅以渐的故事:他不仅是高中状元 他的子孙后代也有许多文学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