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诸侯国多年来一直在战斗。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将军王核领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拜廉颇为将军,率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迎敌。
[img]362240[/img]
战争开始后不久,赵军甚至失败了,一名队长(高级军官)死亡。赵王非常恐慌,叫余青和楼昌讨论,说:“寡妇打算和秦兵作战,你觉得怎么样?”楼昌摇摇头说:“没用。最好派使者到秦国寻求和平!”
于卿也主张停战,但他不赞成求和,认为这样的主动权掌握在秦国手中。他问赵王:“你看,秦国想打败赵军吗?”赵王说:“在这场长平战争中,秦国不遗余力地举兵数十万。当然,只有彻底打败赵军,才会放弃。”
余青说:“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怎么会愿意接受军队来谈论和平呢?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派使者带着贵重的礼物去楚、魏寻求帮助。秦国认为楚、魏必须与我们的赵国合作,一定会恐慌,然后谈论和平,才会成功。”
[img]362241[/img]
赵王不听虞卿的意见,还是派医生郑朱带珠宝到秦国求和。秦王接待了郑朱,安非住在博物馆驿站。郑朱叫随从回赵国报信。
赵国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他打电话给余青,洋洋自豪地说:“秦国已经接待了我的使者!”余青说:“国王太快乐了。郑朱进入秦朝,不仅不能和解,而且害怕我们军队的失败会来得更快。”
赵王惊讶地问:“为什么?”于指出:楚、魏各国见郑朱入秦求和,便不派兵救赵。这样,秦国无所顾忌,必不肯议和。
果不其然,自从郑朱到秦国以来,议和的事情就没有下文了。不久,赵军在长平大败,连国都邯郸都被秦兵包围。
[img]362242[/img]
后来,由于实力不足,秦国暂时从邯郸撤退,但提出要求赵国割让六个县城作为议和条件。朝臣中有人鼓励赵王接受这一条件。
于卿对赵王说:“请问大王,今天秦国退兵,是长期攻击,兵力疲惫,还是爱赵国?”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地攻赵,哪里可以谈爱护这个词?”
虞卿说:“既然秦国无法进攻,国王就主动送六个城市来增强他们的实力。这不是帮助秦国攻击自己吗?”赵王点头同意了。
后来,赵王采纳了虞卿的意见,派虞卿到东见齐王,联系齐、韩、魏共同抗秦。不出虞卿所料,秦国很快派使者到赵国讨论和平。
虞卿的计划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