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又一个朝代。为了巩固他们在思想文化上的正统地位,清朝自建国以来就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最典型的手段是文字监狱。清朝的文字监狱是历代最多的。这些文字监狱大多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捕捉风和阴影,但有一两个确实在清朝的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使清朝避免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img]362098[/img]
乾隆三十七年,当时清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势。为了进一步控制人民的思想,乾隆皇帝再次发起了查抄“伪书邪书”的运动。当时,河南巡抚在河南临颍县的一位八卦教徒家中找到了一本经典的八卦教训书。河南巡抚仔细阅读了《训书》,讲述了一些导人向善的言论。他没有发现任何叛逆的言论,所以他没有采取行动,只是把《训书》交给了乾隆皇帝。
[img]362099[/img]
乾隆皇帝拿到那本书后,仔细阅读了一遍,却没有发现任何不服从的话。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好话。然而,天生多疑、聪明的乾隆觉得这本书并不简单,所以他又读了一遍,仍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那是仲夏,乾隆皇帝读了很久的书,额头上满是汗水,汗水沿着脸颊流到书上。乾隆看到这一点,下意识地拿起一块手帕擦书上的汗水。然而,就是这样一滴汗水,他只是滴在一个“明”字上。乾隆皇帝擦了擦“明”字的“太阳”部分掉了下来。
[img]362100[/img]
乾隆皇帝看到这一点不禁大吃一惊,便仔细观察了“明”字。从脱落的痕迹来看,那个地方应该是“胡”字。为了通过审查,八卦门徒竟然把“胡”字的“古”旁剪掉,然后弄上一个“日”,这样就变成了“明”字。看全文是:平明不出周刘户,进入戊辰自己三年。假如把“明”改成“胡”字,那不就成了大逆不道的反诗吗?这首诗不仅说出了自己反清的意图,还约定了起义的时间。想到这里,乾隆皇帝不禁不寒而栗。
果然,乾隆皇帝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经过调查,八卦教确实是清朝数百年的反清组织。八卦教的第一任领袖是刘佐臣。康熙初年在山东创教,被称为“圣帝大师”。经过100多年的传教,它不断壮大,形成了自己的组织结构。
[img]362101[/img]
乾隆三十七年,八卦教经历了五代人。每一代教的首都都都是刘佐臣的后代,就像一个王朝一样。八卦教中有许多严格的信徒,几个省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宗教王国。
面对邪教的叛乱,乾隆皇帝命令地方政府全面禁止八卦教。整个八卦教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最终打破了八卦教领导人的反清梦想,有效巩固了乾隆的繁荣时代。
[img]362102[/img]
虽然乾隆三十七年八卦教被完全禁止,但八卦教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转向地下等待机会。乾隆统治后期,八卦教徒到处都有零星的反清武装斗争,但都被乾隆镇压了。嘉庆八卦教改名为天理教。嘉庆十七年,天理教发动起义,攻入紫禁城,对清朝造成沉重打击,成为清朝衰弱的标志。
书中没想到乾隆的一滴汗水,却让一场危机推迟了40年,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