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晦(390~426年),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宋开国功臣,东晋东阳太守谢朗之孙。
[img]361224[/img]
出生于陈军谢氏,第一次陪同建威将军孟昌,授予中兵参军。投靠太尉刘裕,历任太尉参军,刑狱贼曹,豫州治中,从事中郎等职。宋武帝即位后,历任右卫将军、侍中领军,封武昌县公。选为顾命大臣,协助宋少帝,加任中书令。景平两年(424年),与徐羡之、傅亮一起废墟宋少帝,迎立宋文帝即位,担任荆州刺史、卫将军。
元嘉三年(426年),举兵反叛,为名将檀道济和到彦所破,坐罪伏朱,时年三十七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谢晦早年是建威将军孟昌的中兵,后来被刘穆之推荐为太尉刘裕。他曾代替生病的刑狱参军处理诉讼案件,随审随断积压如山的案件,没有任何错误。因此,他受到刘裕的重视,被任命为刑狱贼曹,并很快改为豫州治中。
追随刘裕
义熙八年(412年),刘裕实施土壤破碎,历史上称义熙土壤破碎。谢晦将华侨县人口分配到扬州、豫州,表现公平,转任太尉主册,随后征服荆州刺史司马休之。
义熙十二年(416年),谢晦跟随刘裕北伐后秦,处理军中内外重要任务。当时刘穆之留在建康(治江苏南京),多次遣使向刘裕通报政务,但谢晦经常有不同的意见,这让刘穆之非常生气。刘裕想任命谢晦为中郎,在征求刘穆之意见时遭到坚决反对。因此,当刘穆之活着的时候,谢晦并没有得到提升。
[img]361225[/img]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穆之去世,刘裕悲痛欲绝。当时,谢晦正值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亲自到账中执行刘穆之的死讯,当天被任命为中郎。
佐命新朝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被封为宋公,建立了宋国。谢晦被任命为宋国右卫将军,并被授侍。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称帝,成立南宋,历史上称宋武帝。他在石城(今南京清凉山)登上祭坛,受禅,然后乘公共汽车进入台城。谢晦率领游军负责登基仪式的警备工作,然后改为中国领军,并以佐命之功获得武昌县公、食邑2000户。
永初二年(421年),谢晦因误将封给南郡太守王华的头衔封给北海太守王球,被免职。不久,谢晦又换成了领军将军和散骑常务。宋武帝还让他按照西晋杨虎的老例进入殿省,领导宫中的宿卫。
永初三年(422年),宋武帝病重。谢晦和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护军将军檀道济一起为汤药服务。同年5月,宋武帝去世,王子刘一福继位,历史上被称为宋少帝。谢晦受遗诏辅政,崇拜中令。
废立皇帝
宋少帝在东宫时,喜欢和恶棍亲密。谢晦曾对宋武帝说:“陛下年事已高,要考虑如何使基业永存,帝位至关重要,不能交给没有才华的人。他的言下之意是宋少帝不适合继承皇位。宋武帝问他对庐陵王刘义的真实看法。通过观察,谢晦认为刘义真德不胜才,也不是皇帝的合适人选。宋少帝继位后,居丧无礼,喜欢游荡,德行有失。谢晦便与徐羡之、傅亮一起密谋废立,并将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刘义真废为普通人,然后将其杀害。
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徐羡之召檀道济入朝,告以废立密谋,获得檀道济支持。以修缮领军府的名义,谢晦将士卒聚集在府中。不久,檀道济和谢晦领兵闯入内宫,没收皇帝的印章。徐羡后来以皇太后的名义废宋少帝为营阳王,并派使前往江陵,迎接宜都王刘义隆入京继位。宋少帝不久后被杀。当时,徐羡之担心刘义龙继位后,会把荆州重镇委托给别人,于是以录音书事的名义,率先任命荆湘等七州军事、抚军将军、荆州刺史都督,领护南蛮校尉,让他在外当朝中奥援。
出镇荆州
同年8月(424年),刘义隆即位为帝,改元元嘉,史称宋文帝,并正式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加授持节。不久,谢晦进号卫将军,加授散骑常侍,进爵建平郡公,食邑4000户。他坚辞郡公爵位,获得鼓吹。当时,刘义真、宋少帝相继被杀,谢晦常担心宋文帝会记恨杀兄之仇。到了江陵后,他故意交侍中王华(文帝亲信),希望能借此机会避免灾难。后来宋文帝调心腹回京任职。到燕之行到杨口,特意到江陵拜访谢晦,临别时还赠送马匹、利剑、名刀等物品。谢晦到此完全放下心来。
元嘉二年(425年)11月,谢晦命妻子曹氏和长子谢世休将两个女儿送回首都,让她们与彭城王刘义康、新野侯刘义宾结婚。当时,宋文帝在王华、王宏、王昙等亲信大臣的劝说下,决定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他以北伐中原、参观京陵为由,动员军队修治船只,准备征服荆州。徐羡之等人对此一无所知。傅亮还写信告诉谢晦:“大多数朝中大臣都不愿意北伐。皇帝将派外监万幼宗到荆州听取你的意见。但后来朝廷行动异常,宋文帝的计划也有些泄露。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黄门侍郎谢(谢晦弟)派使向谢晦报信,称皇帝要征服荆州。谢晦不以为然,把傅亮的信拿给咨询参军何承天看,说万幼宗不日就到了。他还要求何承天提前起草答诏书,建议皇帝明年再次北伐。不久,江夏内史程道惠得到一封信,信中认为朝廷将做出重大决定。他命人把信交给谢晦。谢晦遂决定与朝廷决战,并问将军:“三千战士能守住江陵城吗?南蛮司马周超认为,3000人不仅能守住城市,还能击退外寇。谢晦立即任命他为荆州司马、建威将军、南义阳太守。
兵败伏诛
是月,宋文帝杀了徐羡之、傅亮、谢世休,并逮捕了谢世平、谢绍等谢氏子弟。谢晦先为徐羡之、傅亮发丧,然后上表示委屈,声称皇帝是被奸臣王华等人蛊惑,要起兵清君侧。宋文帝宣布戒严,命到彦之、檀道济、段宏、刘粹、张邵等将领一起讨伐谢晦。谢晦命弟弟谢逃留在江陵,亲率2万兵马沿江东进。当时,谢晦的舰队从江津延伸到破冢(今湖北江陵东南,长江东岸),绵延近百里,旗帜遮阳,气势磅礴。
二月,谢晦兵到江口,命长史庾登之进巴陵(治湖南岳阳)。当时,燕之正驻军彭城洲(今湖南岳阳东北,长江南岸)。于登生性胆怯,畏而不敢进兵。以连日大雨不利火攻为由,他试图拖延战期,直到半个月后命中士兵参军孔延秀攻打彭城洲,击败宋军将领萧欣。到彦之退保隐芪。谢晦再次上表自辩,说皇帝只要杀了王华等奸臣,就罢兵待罪。宋文帝将讨逆重任全部委托给檀道济。谢晦得知,恐惧不安,不知所措。
不久,檀道济进抵隐琏,与彦之会师。谢晦见宋军战舰不多,心里有些轻蔑,没有马上出战。到了晚上,东风大起,宋军战舰陆续抵达,前后相连,长满了河流。荆州军士气松懈,更没有斗志。檀道济进止忌置洲(今湖北洪湖西南,长江北岸)时,列舰进攻。荆州军不战而溃,谢晦连夜逃回江陵。当时,陵太守刘道济率军偷袭江陵,却在沙桥上被周超击退。周超见谢晦全军溃败,当晚离开江陵,独自投降到彦之,但最终未能免罪。
谢晦见部众分散,只能带弟弟、侄子谢世基等七人弃城北逃。但是谢身体肥胖,不能骑马。谢晦经常不得不停下来等待,以至于耽误了行程。当他们逃到安陆延头(现在湖北大悟东南)时,被守主光顺之抓获,送往建康。宋文帝的命令将谢晦、谢杰、谢杰、谢世基、谢世猷、孔延秀、周超、贺杰、窦应期、蒋虔、严千斯等党羽一起斩首于市曹。谢晦死的时候,年仅37岁。
东晋东阳太守谢朗的孙子 南朝宋开国功臣谢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