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易欣这辈子忠于谁?他是怎么死的?

恭亲王爱新觉罗·易欣是晚清历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重量级人物。作为道光的第六个儿子,咸丰帝的强大竞争对手,易欣花了很多笔墨来描述他的生活和事迹,无论是正传还是谷仓历史。在道、咸、同、光四朝,我们都可以看到易欣活跃的身影。

据史书记载,当道光老皇帝选择继承人时,他的两个儿子易(zhǔ)和奕欣相当犯难。就能力而言,无论是文韬武略,奕欣无疑都远远超过了奕奕;但是奕奕年纪大了一点,和道光的父子关系也更融洽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道光最终还是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自己喜欢的奕奕,也就是后来咸丰皇帝。但与此同时,也许是为了表达对奕欣的愧疚,道光也把奕欣封为恭亲王。

《清史稿·宣宗本纪》记载:

“丁未,上疾大渐...内务府总统大臣文庆公启箱宣布皇书‘皇四子为皇太子’。是日子,上崩于圆明园的谨德堂。朱淼‘封皇六子易欣为亲王’。”

清朝康熙以来的秘密储存制度是,前皇帝把写有王位继承人名字的秘密圣旨藏在“盒子”里,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一般盒子里只放一封皇储圣旨,道光却放两封,说明他对易欣的重视。

不知道军机大臣文庆当众开启时,先拿出了那份诏书。如果先读“皇六子怡欣……”,在场的咸丰会不会吓出一身冷汗?

道光照顾孩子的举动似乎给易宇和易欣开了个大玩笑。咸丰也知道,道光虽然爱自己,但也知道易欣在治国能力上要高得多,希望自己能依靠易欣。

咸丰登基后,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易欣的关系。起初,咸丰也试图听从父亲的安排,让易欣担任领班军用飞机大臣,这也是清朝第一个进入军用飞机办公室的国王。但与此同时,易欣的超能力让咸丰非常害怕。

[img]361115[/img]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北逃热河,卧床病重。知道自己生命不久的咸丰陷入了困境——他唯一的儿子还年轻。在他能够独立成长之前,他如何平衡朝鲜的各种力量?咸丰认为最大的威胁是他的兄弟恭亲王,所以他选择直接把他踢出权力中心,但这也直接导致易欣和慈禧合谋发动“新友政变”,夺取政权。

起初,易欣和两宫太后仍然可以密切合作。然而,随着慈禧能力和野心的不断增强,以中法战争失败为借口,一举扳倒了朝鲜恭亲王的势力,使易欣闲置了整整十年。

可以说,易欣的撤职标志着他政治生活的结束。尽管清朝在十年后的甲午战争中惨败,慈禧还是重新启用了易欣。但在这个时候,他已经老了,他的能力和声誉远不如以前,他无法扭转局面。

1898年,奕欣病逝,头衔“恭忠亲王”,配享太庙,光绪诏令:“王忠匡胤,悉协机宜,诸臣以王为法。”

易欣死后得到的待遇非常有趣,超出了一般亲王的礼制。@ 易欣死后,光绪宣布“辍朝五日”,比一般王公重臣多两天。在历史上,只有像多尔根这样的亲王才有资格享受太庙。易欣是清朝最后一位进入太庙的亲王,最后一位是和尚格林沁。

易欣最后的“忠诚”头衔也有些出乎意料。事实上,易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他并没有表现出篡夺王位的野心,但他年轻时太有能力了,一直受到上级的警惕。“忠诚”一词代表了慈禧最终对姐夫的认可。

为什么慈禧在最后一刻认为奕欣必须配上“忠”字?一般认为,这可能与奕欣临终前的两段遗言有关。

当然,恭亲王临终时,他没有太多的权力干涉朝政大事,但他的话仍然对皇室和宗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两段遗言对清朝的人事安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千万不要轻信康有为。这段话记载在胡思敬的《戊戌履霜录》中,“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当谨慎时,不能轻任小人也。”

第二个是当时《申报》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恭亲王临终前,光绪去探望,问朝中谁可以重用。易欣对说:“除了合肥相国积毁销骨,京中唯荣协按禄,京外只有张制军洞和裕军帅禄,可任艰难危险。”光绪又问:“家里的尚书翁同和怎么样?”易欣说:“聚九州的铁不能铸这个错人。”

虽然以上两个小故事不是正史记载,但从后来朝廷人事变动的角度来看,与这两个记载并不矛盾。

从表面上看,恭亲王在临终前向光绪弹劾了康有为和翁同福,这阻碍了维新变法。事实上,李鸿章、张之洞等朝廷开明派一开始就支持维新变法。然而,改革的步伐太快,往往日夜变化,让人不知所措。恭亲王作为开明派的领导人,也反映了戊戌变法后期开明派对改革态度的变化。

恭亲王遗言的第二层含义是打击“帝党”,支持“后党”。事实上,在光绪与慈禧的权力斗争中,光绪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事实上,他的老师翁同和是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李鸿章是慈禧的忠实粉丝,荣禄是慈禧从小青梅竹马的伙伴,张之洞是慈禧一手提拔出来的,都是慈禧心腹重臣。可想而知,当慈禧和光绪听到这些话时,他们是多么的快乐和沮丧。

可以认为,恭亲王奕欣临终前的这些话得到了慈禧的认可,这也是他被“忠”字视为死后头衔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如果你认为易欣只是为了在背后得到一个美丽的死后,故意取悦慈禧,你就太看不起这一代圣人了。事实上,易欣的遗言有第三层含义。

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八旗军衰落,曾国藩等汉臣崛起,汉臣掌握军政权力,对满清构成威胁。恭亲王推荐荣禄,其实是希望满族人重新掌管军权,保卫清朝。他对李鸿章、张之洞、翁同和康有为的评价,其实是基于他对每个人能力和性格的观察。

因此,易欣虽然一生中太监的起起落落,但他临终前所想的,无非是忠于爱新觉罗的清朝。所谓求国尽忠,死后,放在恭亲王易欣身上,也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评价。


易欣这辈子忠于谁?他是怎么死的?易欣这辈子忠于谁?他是怎么死的?

,,,,,,

  • 清朝道光皇帝执政期间都发生发生了哪些大事?
  • 道光年间指的是清朝后期道光皇帝在位的时期,长达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当时...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慈安和慈禧一起听政治 她若不死 慈禧哪容放肆?
  • 至于慈禧,恐怕大家都知道,但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直被忽视,她就是东太后慈安。 慈安16岁入宫,刚开始只是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