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晋武帝问大臣:怎么评价我?大臣说:陛下是昏君,皇帝笑了,
晋武帝司马炎继承了祖先奠定的基础,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创造了晋帝国。他在位初期兢兢业业,求治。他不仅摧毁了吴,统一了南北,而且把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可以算是一个有道明君。然而,当统一的伟大事业完成后,武帝认为世界无事可做,不必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所以他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不仅每天都沉迷于美,而且还卖掉官方的头衔,搜索民间财富。这样,他逐渐失去了名声。
[img]360239[/img]
皇帝们都有保护自己缺点的本能。即使他们像周一样暴力,他们也应该让他们的下属赞扬他们是姚顺的国王。如果有人敢揭露他们的缺点,他们将导致杀人和杀人的灾难。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这样。例如,当晋武帝听说他的大臣把他比作亡国昏君时,他没有互相处决,而是笑着接受批评。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也从洛阳南郊武帝祭天开始。
晋武帝曾在洛阳南郊举行祭天仪式。仪式结束后,他设宴招待随行的大臣。晚宴上,皇帝和大臣们谈起了平定吴国的旧事,心里不禁感慨万千。武帝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随便问司隶校长刘毅:“爱卿发表意见,看看我的表现能和汉朝哪个皇帝相媲美。”
对于普通官员来说,这真的是一个吹捧皇帝的好机会。只要把他比作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一定会让对方高兴,他也可以得到晋升和奖励。现在武帝给了刘毅这个好机会,显然他很重视他,想进一步提拔他。但出乎意料的是,刘毅一张嘴就打破了快乐和平的气氛,这让皇帝非常尴尬。
在武帝的心里,我真的很想让刘毅把他比作汉文帝和光武帝。即使不好,我也希望对方把他比作景帝、宣帝、明帝或张帝。出乎意料的是,刘毅说:“从陛下的表现来看,它只能与汉桓帝和灵帝相比。“桓和灵二帝是汉朝最著名的两位昏君。他们在任期间宠爱宦官,搜寻民财,把江山搞得一团糟。他们是东汉灭亡的两大“罪魁祸首”。现在刘毅把晋武帝比作桓灵,相当于骂他是亡国昏君。
[img]360240[/img]
果然,武帝听说刘毅把他比作桓灵后,脸上青筋暴跳,迫不及待地想马上把刘毅撕成碎片,在场的其他朝臣也吓得脸无血色。武帝狠狠地盯着刘毅,然后咬牙切齿地对他说:“虽然我的美德不如古代圣贤,但问问自己,我仍然可以抑制我的贪婪,在政治上做一些事情。而且我平定东吴,统一海内,这么显赫的成就,你竟然把我比作桓灵二帝,难道不觉得太过分吗?”
面对皇帝的质疑,刘毅既没有害怕死亡,也没有跪下来感谢他的罪行。相反,他继续直言不讳地对皇帝说:“虽然陛下的成就非凡,但他喜欢收钱,所以圣德有损失。此外,桓和灵二帝出售官员和头衔,他们的所有收入都进入国库以弥补损失。陛下也出售官员,但所有的钱都包括在私人口袋里。从微臣的角度来看,它甚至不如桓和灵。”
要说开国之君的气度往往很大方。听了刘毅的话,武帝不仅熄灭了雷霆之怒,还笑了,迅速原谅了刘毅的“不服从”罪。武帝笑着对刘毅说:“爱卿说得很好。桓灵二帝在位的时候,听不到这么肆无忌惮的话,但我能容忍你说这些话。这样,我还是比他们更聪明。刘毅听了连称,群臣随声附和,一场风暴消失在无形中。
皇帝尝了尝南郊,礼毕,叹了口气问毅:“卿以我方汉何帝也?对说:“可方桓,灵。帝说:“虽然我的德不如古人,犹克自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已经不在了!对说:“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这样说,危不如也。皇帝笑着说:“桓灵之世,不听这句话。现在有直臣,所以也不一样。见《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五·刘毅》。
[img]360241[/img]
此后,武帝更欣赏刘毅直言不讳的作风。几年后,他被提升为尚书左仆射、光禄医生、青州大中正等职务,负责朝廷和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人才鉴定。刘毅在任期间兢兢业业,成绩突出。刘毅因病去世,享年70岁,太康六年(285年)。得知消息后,武帝既惊又悔,恨自己没有早点拜刘毅为三公。武帝作为补偿,立即下诏,追赠刘毅为仪同三司,并派使者监护丧事。
为什么司马炎听到大臣说他昏君后还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