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之战:为什么徐达能用25万兵力摧毁强大的元朝?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在中国古代,从北到南有许多胜利,而从南到北有许多胜利的例子。1367年11月,明朝第一位将军徐达奉朱元璋命令,率部开始北伐,最终摧毁了强大的元朝,这是从南到北征服最成功的例子。
徐达率领的北伐军不多,只有25万。当时元朝的精锐部队还没有受到很大的打击,战斗力还是很强的。那么,为什么徐达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25万兵力摧毁强大的元朝呢?
[img]360117[/img]
原因很多。@ 由于徐达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诸葛亮、江伟的北伐,还是东晋祖蒂、谢安、刘裕的北伐,还是宋朝岳飞、韩愈的北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后方不稳定;后方不稳定,军事行动强大,不能持久;勉强进入,也不可避免地形成“独自进入”的局面。
徐达的北伐则不同。徐达大军出发后,朱元璋坐在南京,耐心解决了南方的各种问题。这样,后方就可以有条不紊地为前线提供后勤保障,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徐达的战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顺利。
@ 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正确合理的作战步骤。当时,北伐副将常遇春提议直接攻入元朝大部分,尽快摧毁元朝。朱元璋和参谋军师都认为,这种战术过于轻视敌人,忽视了元朝的精锐力量。
因此,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第一步是绕道山东、河南、陕西,在迂回作战中杀死大量元军的精锐力量。第二步,当元军的精锐力量几乎被歼灭时,他们将进军河北和元朝,直接击败黄龙。第三步是攻占元朝大都市后,逐步横扫北方各地,促进北方统一。
[img]360118[/img]
应该说,在北伐中,徐达严格遵循“三步走”战略,稳步战斗,不到一年就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
@ 徐达本人就是一个军事天才,没什么好说的。令人惊讶的是,徐达北伐之战配备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智库,包括常遇春,一个超级一流的大师作为副手,还有一群精力充沛、能打得好的将军。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徐达的每一个战术计划都得到了完美的实现,当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四,也得益于元朝的内讧。历史上,每个王朝的谢幕都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内讧是最致命的。
元末,皇室争权夺利。仅在1295-1368年的短短70年里,就有10位皇帝出现在元朝的帝王系统中。也就是说,一个70岁的老人可能经历过10位皇帝。如此频繁的帝王变迁和无休止的内部斗争,使元朝耗尽了精力和资源,就像一个被轻轻推倒的庞然大物。
第五,徐达不仅勇敢善战,而且治军严明。无论北伐军走到哪里,秋天都不会犯罪。这吸引了无数饱受元朝残酷统治之苦的人前来投靠。
而且,值得称赞的是,徐达从不杀人。他妥善安置了元朝军队投降的官兵。这样,虽然只有25万军队出征,但经过几场战争,徐达的北伐军数量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很多。
徐达是如何用25万军队摧毁强大的元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