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准备了他是三国最可惜的谋士。他的才华不亚于诸葛亮,但他因为“不吃回头草”而白白死去。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在三国时期五颜六色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作为一名著名的顾问,陈宫的经历真是令人惊叹。
张冠李戴捉放曹
一般来说,我们所知道的陈宫是《三国演义》中“捉放曹”情节勾勒出的形象。京剧和各种地方剧的传唱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剧中写的是曹操谋刺董卓,匆匆逃出洛阳,在中牟县(今河南中牟)被捕。
县令陈宫听说曹操说谋刺董卓是“为国除害”、当我想回到家乡“召天下诸侯兴兵一起惩罚董卓”时,我不禁深受感动,立即放弃了官员,和曹操一起离开。逃跑的路上,曹操先是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然后杀了吕伯奢,大胆地宣称“宁愿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愿教天下人负我”。因此,陈宫判断曹操是一个“狼心之徒”,所以他决心与之一刀两断。
事实上,上述情节有很大的虚构成分。虽然历史上有“捉放曹”的事情,但并不是陈宫做的,甚至从头到尾都与陈宫无关。
当时,董卓上表朝廷推荐曹操担任骁骑队长,想和他一起谋大事。然而,曹操不想和董卓同流合污,于是悄悄回到家乡,以图另举。在回国的路上,曹操路过中牟县,被一个亭长怀疑,被送到县政府治疗他的罪行。一位功曹(管人事的官员)认为,现在是乱世,很难说谁好谁坏,不应该随便逮捕行人。于是,功曹劝县长放曹操走。
陈宫和曹操在历史上的相识其实并不戏剧性。公元189年,即《三国演义》中发生“捉放曹”时,陈宫还没有与曹操有过接触。一九一年,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时,陈宫才成为他的下属。此外,曹操在中牟被捕前杀害了吕伯豪全家,而不是像《三国演义》那样被释放。曹操杀人的原因有很多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与陈宫无关。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把“捉放曹”这件事加在陈宫头上呢?这是陈宫与曹操的关系历史上经历了“亲密合作、一刀两断、一死斗争”的过程,具有典型意义。
罗贯中在精心撰写《三国演义》时,巧妙地将陈宫拉入“捉放曹”的故事中,生动地描述了两人的相识、分歧和分裂。这使得陈宫成为表现曹操强奸性格的有力陪衬人物。
助曹与叛曹
虽然陈宫在历史上并不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但它确实在曹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从曹操参与当地诸侯对董卓的攻击后,他积极向青州和兖州发展。192年,兖州刺史刘岱死于与黄巾军的战斗,兖州形势混乱。陈宫借此机会四处游说,推荐曹操进入兖州,试图帮助曹操实现“霸王之业”。
此时,陈宫对曹操的评价也很高。他认为曹操是一个能帮助世界和平的英雄,所以他愿意把自己的财富、生命和一个州的军民委托给他。
曹操进入兖州后,采用了陈宫的战略,先后赢得了与黄巾军的战斗,降卒30多万,男女100多万,实力大大增强。当时,曹操的顾问并不多,陈宫擅长提出建议。他与曹操关系密切,他们的私人关系也很好。曹操非常欣赏陈宫,陈宫对曹操也非常忠诚。当然,陈宫也有自己的雄心壮志——与曹操一起实现霸权。
然而,陈宫对曹操的期望很快就彻底破灭了。一九三年,曹操开始东征陶谦的战争。与此同时,曹操为报道陶谦杀父之仇,血洗徐州,“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手段极其残忍。曹操的暴行在当时引起了大多数士大夫阶层的谴责。陈宫对此也很不满,两人之间的嫌隙也开始形成。194年,名士边让被曹操杀害。据说曹操对曹操血洗徐州不满,言语间到处讽刺,终于让曹操忍无可忍,“闻而杀,妻子”。
一开始,陈宫的推荐说服兖州官员和士族阶级接受曹操。现在曹操的卑鄙行为也损害了陈宫在兖州官员和土族阶层的声誉。因此,陈宫和曹操的许思和王凯寻求叛乱曹操的计划。陈宫知道,虽然以他为首的倒戈派可以与曹操的势力打交道,但他对胜利没有绝对的把握,所以他试图赢得陈留太守张淼的支持。
张淼、陈宫等人起兵反叛曹操后,“各县皆应”,形势十分有利。兖州曹操的势力只有范县和东阿,胡成和东县。虽然曹操的实力受损,但陈宫和其他人认为他们仍然无法赢得稳定的胜利。因此,陈宫建议张淼和其他人欢迎吕布,并推荐其他人主宰兖州。陈宫的选择可谓用心良苦——他想借助吕布的勇气和当时的良好局面迅速占领兖州。
[img]359579[/img]
然而,陈宫知道曹吕有明显的区别。曹操在他眼里属于“人生才华”,而吕布则是“壮士善战无前”。显然,陈宫对吕布并不乐观。他推荐吕布,完全想用吕布的手赶走曹操,努力保护自己。这只是权宜之计。
吕布和张淼联合初期,虽然影响很大,但战绩并不理想。显然,吕布、张淼和曹操根本不是同一水平的对手。因此,曹操迅速重组部队,发动反击,并在战场上相继获胜。195年,曹操完全恢复兖州,将吕布赶到徐州。
195年底,曹操围攻雍丘,张淼在去淮南向袁术求助的路上被下属杀害。这对陈宫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他自命不凡,一直看不起吕布,但他不得不依靠吕布。从那以后,陈宫就不再想他了,只能跟着吕布走遍江湖。
陈宫是怎么死的?才华不亚于诸葛亮,却因为[不吃回头草]而白白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