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后,司马炎为什么等了17年才消灭东吴?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司马炎(236-290年5月16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即晋武帝(265-290年在位)。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晋景帝司马师的侄子,晋文帝司马昭的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父亲。对司马炎来说,西晋王朝是在战争不断的三国时代结束的。然而,早在公元263年,司马氏掌权的魏国就消灭了蜀汉,但直到17年后,西晋才正式消灭了东吴。所以,问题来了,蜀汉东吴灭亡时间相差17年,司马炎在这段时间里在做什么?
[img]357742[/img]
@ 刘备建立的蜀汉是魏蜀吴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进攻蜀汉,迫使刘禅投降,标志着蜀汉的正式灭亡。然而,蜀汉灭亡后,司马炎等了17年才正式消灭东吴。据史料记载,司马昭在咸熙两年(265年)去世,司马炎袭击了他的父爵晋王。几个月后,他强迫魏元帝曹让给自己。国名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标志着西晋王朝的正式建立。
因此,司马炎虽然建立了西晋,但其当务之急是稳定自己的王位,而不是出兵攻打东吴。对司马氏来说,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的努力,虽然掌握了曹魏的权力,但并没有放弃对司马氏的反抗,比如三国历史上的“淮南三叛”。在此背景下,司马炎虽然建立了西晋,但仍需安抚各方势力,确保西晋内部稳定。@ 西晋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刚刚占领的蜀汉。这自然延缓了司马炎对东吴的进攻。
但在笔者看来,司马炎等了十几年才灭东吴的主要原因是“秦凉之变”。据史料记载,秦凉之变是西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荡。鲜卑首领秃发树功能发起的反对晋朝的战争持续了九年,从泰始六年到咸宁五年底。从公元270年到279年,也就是近十年来,西晋王朝一直忙于平息这场叛乱。具体来说,河西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树机可以在泰始六年(270年)发起反抗,秦凉之变从此开始。公元271年,秃发树功能联合北地胡攻金城攻金城,在青山杀凉州刺史牵弘。
@ 由于晋军连连战败,司马炎睡不着,命贾充镇守关中。直到公元279年,西晋才平定了这场叛乱。在秦凉九年的变迁中,为了平息河西鲜卑,司马炎几乎将所有晋朝名将派往西北战场,失去了四名驰骋西北的封疆官员和数万精锐士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西晋王朝不可能向东吴用兵。公元280年5月1日(天纪四年),面对西晋大军,东吴皇帝孙皓自知大势已去,选择向西晋投降。因此,东吴在蜀汉灭亡后的第十七年正式灭亡。
蜀汉灭亡后,司马炎为什么要等17年才能灭东吴?